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你爱吃甜食,史前灵长类动物也不差

2021-09-14 科技日报 张梦然
【字体:

语音播报

图为物种“Microsyops·latidens”的部分上颌,上有两处龋齿。图片来源:基甘·塞利格/《科学报告》

  爱吃甜食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史前灵长类动物也非常爱这口。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10日发表的一项古生物学研究显示,史前灵长类动物——名为“Microsyops latidens”的物种其口腔化石为哺乳动物龋齿提供了已知最早证据,这些化石可追溯至早始新世(约5400万年前),而这些龋齿可能是由水果含量丰富的饮食或其他高糖食物导致的。综合历史上龋齿发病率的变化说明,灵长类动物的饮食曾在含糖量更高和更低的食物之间波动。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士嘉堡校区研究人员基甘·塞利格与玛丽·西尔科克斯,此次通过比较这些化石在大角盆地南部沉积地层中的位置,来推断这些化石的年龄。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发现化石沉积物的地质年龄对其进行测年。他们发现,在本次研究的化石样本中,最早和最晚出现的样本所含的龋齿比其余样本更少,这或许说明灵长类动物的饮食,其实曾在含糖量更高和更低的食物之间发生波动。研究人员认为,早始新世的气候波动或许影响了植被生长以及食物的可获得性。

  在此次研究中,美国怀俄明州大角盆地南部发现的1030个口腔化石(牙齿和下颌部位),有77个(7.48%)化石有龋齿。团队还发现,“Microsyops latidens”化石的龋齿发病率高于现存灵长类动物研究中报告的水平。只有卷尾猴属(如僧帽猴)和柽柳猴属(如狨猴)的龋齿发病率比这一物种还要高。

打印 责任编辑:阎芳
  • 用特殊凝胶可培育胰腺“类器官”
  • 《自然》要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