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环球科技参考

2021-06-18 中国科学报 刘文浩 刘学
【字体:

语音播报

  新型自主潜航器降低未来海洋任务成本及环境影响

  近日,英国国家海洋中心(NOC)发布消息称,一种新型先进的自主潜航器正在测试中,将为更安全、更经济高效的海上作业铺平道路。

  这一名为Boaty McBoatface的新型潜航器近日在尼斯湖进行了试验,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测试。此次测试的新型自动长程潜航器(ALR)可由6艘组成联合编队,能部署长达3个月的监测,潜航深度可达到6000米,将为低成本的海岸科学任务和冰下勘探提供机会。此外,新开发的导航功能将使科学家能够研究以前无法乘船到达的地区,比如融化的冰盖下方及其附近。尼斯湖的试验将对这些新技术进行测试,这些技术将用于2022年一次开创性的科学考察,以探索正在融化的斯韦茨冰川。

  该新型潜航器的研发依托了“Oceanids计划”,该计划是NOC倡导的一个多行业合作伙伴关系计划,旨在让英国处于世界级自主技术开发的前沿。NOC项目管理经理Kristian Thaller称,这些潜航器拥有的下一代、开拓性的系统,将推动形成未来探索海洋的新方式。由于不需要辅助研究船,因此此次试验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此外,由于机器人技术系统的进步,在自动航行方面的发展意味着科学研究离净零排放又近了一步。该管理人员表示,除了ALR外,NOC还将对新开发的Autosub 2000冰下航行器进行首次水中试验,其能够携带大功率传感器,并能够在极具挑战性的环境中作业。

  美地球测绘资源计划开发新工具

  为开发一种有效方法简化工作流程,进而确定美国35种关键矿产的资源潜力并对重点区域进行优先排序,近日,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了一个为地球测绘资源计划(Earth MRI)开发的有关关键矿产的表格。

  该表格基于目前对矿床如何形成以及更广泛地质框架和地球构造历史的理解,将关键矿产和主要产品与它们集中的矿床类型和矿物系统相联系,根据矿物系统、矿床、产品和关键矿产之间的层次关系,可确定重点区域和优先级。由于矿物系统比单个矿床大得多,而且它们通常具有地质特征,可以通过Earth MRI部署的地形、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测绘技术进行“成像”。

  未来10年锂前景“非常乐观”

  近日,惠誉解决方案公司发布报告指出,在未来10年里,锂行业的前景“和以往一样光明”,因为生产和需求都在快速增长。然而,供需双方技术的不断进步给市场前景带来了风险。报告称,由于锂现在被认为是一种“战略矿产”,政府可能会加大对其生产和采购的干预。未来几年,锂供应格局将发生迅速而深刻的演变。

  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锂产量将增加到2020年碳酸锂当量的3倍多,达到150万吨。成熟的锂生产国产量将进一步增长,而未来10年将出现几个新的锂生产市场,预计澳大利亚的锂产量将加速增长。鉴于预计2020年至2030年间产量将增加两倍,以及澳大利亚的产量增长将加速,报告预测到2030年澳大利亚仍将是最大的锂生产国。智利等国的产量也将增加1倍以上,而巴西的产量预计将增长5倍,阿根廷的产出将在此期间翻一番。

  报告预计,即将到来的储能热潮将成为锂上游产业的增长引擎。在电动汽车革命的推动下,可充电电池是储能领域的主导领域。惠誉还首次发布了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价格预测——锂离子电池需求的急剧增长将超过供应的增长,从而使价格保持在高位。价格前景面临的风险包括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快于预期(价格上涨风险)、新锂提取技术的发展速度快于预期(下行风险)和电池回收技术的发展速度快于预期(下行风险)。据估计,2020年到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将推动锂消费增长7倍。到2030年,电动汽车行业将占锂总需求的80%左右,而目前这一比例为40%~45%。

打印 责任编辑:阎芳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