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在他人危难之际伸出援手,哪怕这样做会损害自身利益,秉持这种利他主义思想的人往往会热心公益慈善。但人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利他主义行为的呢?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利他主义可能始于婴儿期。研究人员对近100名19个月大的婴儿进行研究发现,即使孩子饿了,他们也会给有需要的陌生人提供食物。
利他主义被认为是人类独特的行为模式之一。虽然灵长类动物在有限条件下也可以共享资源,但如果涉及到最基本的需求,如食物,它们通常不会这样做,例如黑猩猩就不会主动交出自己需要的食物。
在新研究中,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对人类婴儿进行了测试,研究他们在面对食物这种最基本需求时,是否会在没有鼓励和指导的情况下超越自身利益而行动。研究人员进行了两次对照实验。在第一次,研究人员向孩子展示很有吸引力的水果。在对照组中,研究人员将水果扔到一个伸手可及的托盘上,此时他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也没有尝试取回水果;而在测试组中,研究人员假装将水果意外掉到托盘上,然后想拿回但没有成功。实验结果显示,研究人员对食物的明显渴望会引发孩子的“爱心反应”:测试组中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会捡起水果并将其送给研究人员,相比之下,对照组中只有4名儿童会这样做。
接下来,研究人员针对另一群孩子,在他们常规被喂食时间之前,也就是处于饥饿状态的时候进行了类似对照实验。研究人员认为,饥饿感会增加孩子实施利他主义行为的“自我牺牲成本”。该实验结果与上一次实验结果类似。虽然有些孩子会自己吃掉水果,但测试组中仍有37%的孩子会把水果拿给研究人员,但对照组中没有一个孩子这样做。
研究人员指出,这表明利他主义行为在婴儿时期就存在,但其具有可塑性,一些社会经验会影响这种行为的表达。科学家们需要进行更多研究,以充分了解如何最大程度地促进儿童利他主义的表达,社会上的利他主义行为越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也就越多。
相关研究4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