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德国发明可自我溶解的牛奶胶囊

2017-08-15 科技日报 顾钢
【字体:

语音播报

  德国马丁·路德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在热饮料里可自我溶解的牛奶胶囊,这种胶囊可方便地用在会议、飞机等快捷热饮供应场所,减少牛奶的塑料或纸壳包装。这项发明刊登在最近的《化学工程和技术》杂志上。

  据马丁·路德大学的韦尔纳博士介绍,发明这项牛奶胶囊工艺的是其导师,马丁·路德大学工程科学中心的约阿希姆·乌利齐教授。牛奶胶囊是利用糖皮作为胶囊外壳,里面含有方糖、牛奶和炼乳,当牛奶胶囊接触到热液体时会自动溶解。

  生产胶囊的方法相当简单,首先是将牛奶和糖按配方制成奶液,然后将热奶液注入成形模具中,再控制温度使其冷却。液体边缘多余的糖会随着温度变化产生结晶,并形成内含奶糖溶液的胶囊。整个生产步骤看似非常简单,但研究人员通过反复试验,才掌握了生产牛奶胶囊的最佳配方和冷却工艺。

  目前已研制出甜味和微甜两种牛奶胶囊,还在研究原味牛奶胶囊,以满足不同口味的消费者需求。韦尔纳博士称,牛奶胶囊可按不同的形状生产,能在常温下存放,生产出的胶囊至少可保存3个星期。他们的工艺还可应用于其他液体胶囊,例如水果汁浓缩胶囊。

  约阿希姆·乌利齐教授领导的团队多年前就开始研究胶囊制作工艺,并研究如何使结晶成形工艺适合药物胶囊等工业化应用。乌利齐教授称,新型的自我溶解胶囊具有很多潜在用途,如替代目前在会议或飞机航班上大量使用的塑料盒咖啡炼乳。乌利齐教授发明的这项工艺2015年已申请了专利,但还没有成为产品,大量廉价的牛奶胶囊工业化生产工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