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微液滴体系有望实现有机氯废水升级利用

2024-10-30 中国科学报 孙丹宁
【字体:

语音播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峰、副研究员贾秀全团队利用微液滴的起电-放电现象,开发出水相电化学选择性脱氯策略,将二氯乙烷转化为重要的聚合物单体氯乙烯。该研究成果有望实现对有机氯废水的升级利用,相关论文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基于前期对带电微液滴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团队在封闭环境中通过超声驱动水在微液滴、水汽及体相之间快速转变,制备出具有交流电压的“人造云”,并以此实现了二氯乙烷的电化学选择性脱氯反应。研究人员通过云水中的电压和电流测量证实,尺寸较大的微液滴带正电,水汽中尺寸较小的亚微米液滴带负电,并且两种液滴具有不同的扩散行为和空间分布。

研究发现,通过封闭环境限制亚微米液滴的扩散空间,可以增强液滴之间的起电和放电作用。电子顺磁共振谱表征进一步确认电子转移参与了液滴的起电和放电过程,导致体相表面富集氢自由基,而微液滴富集羟基自由基。

团队进一步通过电子顺磁共振谱、液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气相色谱等表征方法,证明水中的二氯乙烷首先在体相表面附近发生还原脱氯,生成氯乙基自由基中间体。随后,该中间体随着雾化过程进入微液滴,并在其中加速氧化脱氢,生成氯乙烯。

由于水在微液滴、水汽及体相之间快速转变,避免了反应物和中间体的扩散限制,可显著提高超声雾化作用下氯乙烯的生成速率和选择性,相比超声空化作用,超声雾化作用的速率提升了两个数量级,氯乙烯在C2气体产物中的选择性最高可达80%左右。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jacs.4c11224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4-10-30 第4版 综合)

打印 责任编辑:梁春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