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慧等开发出一种钯复合膜缺陷“自修复”技术,能够实现膜管表面缺陷的“自动愈合”。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先进膜材料》。
钯是一种有光泽的银白色金属,延展性非常好,其在地壳中的含量极低,是比黄金还要稀有的金属。金属钯膜对氢及其同位素气体有着优异的渗透性和选择性,但除氢气以外的其他气体均无法透过钯膜,因此,钯膜可用于氢气的分离与纯化,具有小型紧凑和纯度高等优点,在电子信息行业超纯氢纯化以及燃料电池氢源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传统纯钯膜通常厚度在50微米以上,这使得其透氢量以及生产成本都不理想。采用多孔不锈钢或陶瓷支撑的负载型钯膜厚度可以达到几微米,成本降低至1/10,能够满足规模应用的需求。但伴随而来的是钯复合膜上可能存在少量针孔,不再对氢气具有唯一选择性,影响氢气提取的纯度和质量。因此,开发合适的缺陷修饰技术是提高钯膜质量的关键。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钯复合膜缺陷修饰技术,即高压氯化钯溶液渗透修饰方法。科研人员利用PdCl2与不锈钢支撑管中Fe、Cr、Ni的置换反应,使修复能够精准地发生在缺陷处,在表面形成一层“倒刺”状钯层,具有增大钯膜比表面积的作用。研究发现,采用该技术修复后的膜能够在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稳定性测试中保持300小时,并且将此前75%的氢气纯度提升到99.99%。
该研究为钯复合膜缺陷修饰及废管修复提供了新思路。此外,该技术有望应用到工业氢提纯中,得到纯度要求不高的产品氢。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advmem.2023.100077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3-12-11 第3版 综合)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