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
11月16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以下简称“拉索”) 正式发布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GRB 221009A的高能伽马辐射的精确能谱。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
“拉索”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臻介绍,该能谱挑战了传统的伽马暴余辉的标准辐射模型,揭示出宇宙背景光在红外波段强度低于预期,为检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适用范围、探索暗物质候选粒子——轴子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挑战伽马暴余辉标准模型
伽马暴是来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闪烁现象,是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剧烈的天体爆炸现象,最早在1967年被发现。
2019年至2022年,人类发现了很多例伽马暴,其中只有3例辐射光子最高能量达到1万亿电子伏特。
2022年10月9日,“拉索”观测到来自伽马暴GRB 221009A高达10万亿电子伏特以上的伽马光子,这在60年的伽马暴研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为迄今最亮伽马暴,GRB 221009A产生于一颗比太阳重20多倍的大质量恒星。该大质量恒星在燃料耗尽时坍缩爆炸,释放出强烈辐射。
此前,“拉索”精细测量了这次辐射的完整变化行为,确定该辐射起源于余辉辐射,并揭示了此伽马暴历史最亮的原因。相关成果今年6月在《科学》发表。
在伽马暴标准模型中,以接近光速飞行的爆炸物与周围环境气体物质碰撞,产生的高速激波使电子有非常高的能量。这些电子进一步撞击周围的光子,形成高能伽马辐射,即余辉辐射。
理论上,光子能量越高,辐射强度衰减得越快。然而,本次“拉索”对辐射能谱的精确测量却发现,尽管光子能量达到10万亿电子伏特以上,但伽马暴辐射强度不仅没有衰减,反而一直延伸到13万亿电子伏特。
“该能谱对伽马暴余辉标准模型提出了挑战。”“拉索”国际合作组物理协调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陈松战说。
他们判断,这种违反标准模型的现象预示着,伽马暴余辉的10万亿电子伏特左右的光子可能产生于更复杂的粒子加速过程或者存在新的辐射机制。
挑战宇宙演化模型
高能伽马光子在飞行时会被宇宙中弥漫的背景光吸收。宇宙背景光是宇宙中不同距离处所有星系辐射产物的总和,与宇宙演化密切相关。
伽马光子能量越高,被吸收得越强烈。于是,科研人员反其道而行之,根据伽马射线被吸收的程度研究宇宙背景光的强度与性质,进而理解宇宙演化过程。
“GRB 221009A的极高亮度,使我们有机会探测到来自24亿光年外宇宙深处所产生的高能伽马光子,以及宇宙背景光对它的吸收情况。”陈松战说。
按照目前的宇宙演化模型,1万亿电子伏特伽马光子飞行24亿光年,被背景光吸收的概率约为80%,而10万亿电子伏特伽马光子被吸收的概率则超过99.5%。
然而,科研人员基于“拉索”测量的精确能谱推算发现,宇宙背景光对高能伽马光子的吸收低于预期,红外波段宇宙背景光强度仅为现有宇宙学模型预期的40%左右。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标准的宇宙演化模型依然正确。“那么,宇宙背景光对高能伽马光子的吸收低于理论预期,可能意味着存在某种超出当前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机制。”曹臻说。
他介绍,这种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机制也有很多可能性。
其中一种可能是作为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基础的洛伦兹对称性存在非常微小的破坏。“这种效应在伽马光子24亿光年的长距离飞行中会被放大为可观测现象,从而能够解释‘拉索’观测到的高能伽马能谱。”曹臻说。
另一种可能是“轴子”在起作用。“轴子是标准模型之外的一种新粒子,也是当前被广泛讨论的暗物质候选粒子之一。轴子的存在也可以解释‘拉索’观测到的高能伽马光子弱吸收现象。”曹臻说。
开启新物理之门
“这一结果将促使人们重新考虑宇宙中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曹臻说。
在曹臻看来,如今,“拉索”发布了最亮伽马暴的精确伽马光子能谱,开启了新物理探索之门,预期会引发更多相关物理研究。
“辐射能谱展现了一些新现象,至于怎么解释,还没有主流的说法。这将激发全球的科学家共同思考。”曹臻说。
“拉索”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上。2021年7月,“拉索”建成并开始高质量稳定运行,是国际上最灵敏的超高能伽马射线探测装置,具有大视场和全天候的特点,每天可以监视2/3的天区范围。
曹臻介绍,未来“拉索”将继续等待更多的伽马暴现象,并尝试寻找未知谜题的答案。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doi.org/10.1126/sciadv.adj2778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3-11-17 第1版 要闻)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