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9月2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理化所)获悉,基于多年的积累,该所研究人员在分离微球材料上取得重要突破,研制出全分散的亲水—疏水异质微球。
这种微球在多种溶剂中都可以分散开来,发挥吸附或脱附作用,并实现从废水中回收有机染料。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有机染料是一种常用的色彩添加剂,在工业、科研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有机染料的产量达70万吨/年,其中10%—15%被排放到工业和家庭废水中,已成为水污染的重要源头,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威胁。
“现有的染料废水处理方法,如混凝—絮凝法、生物降解法,可以去除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染料。然而,这些方法却存在染料去除不彻底、适用染料种类有限、产生的淤泥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论文通讯作者、理化所研究员王树涛介绍。
“我们研制的全分散亲水—疏水异质微球,在多种溶剂中都可以分散开来,不会团聚在一起,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比如,它可以先在水里吸附染料,然后在油里脱附染料,这样就能把染料从废水中回收。但是,其吸附、脱附的前提是,既要在水里能分散,又要在油里能分散,所以这个全分散性能至关重要。”论文第一作者、理化所研究员宋永杨解释。
在王树涛看来,亲水—疏水异质微球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回收有机染料的新材料。“在回收有机染料的过程中,只需加入有机溶剂即可,无需加入含有无机酸、碱或盐的洗脱液。加入的有机溶剂很容易通过简单的蒸馏从染料中去除,从而避免了去除无机酸、碱和盐的复杂步骤。”王树涛说,这类材料在环境污染物处理、资源回收利用、海洋资源富集提取、生物分子检测等复杂样品的分离分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3-09-26 06版)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