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现代银缕梅图片。(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
漳浦琥珀中的志炎银缕梅雄花,比例尺1mm。(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中、德古生物学者在约1500万年前的福建漳浦琥珀中发现一朵绽放的银缕梅花朵。这是迄今发现的首例银缕梅花朵化石。与它的现生“后代”不同,这种新发现的远古银缕梅生活在热带雨林中。
银缕梅是从远古生存至今的被子植物,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它树态婆娑,枝叶繁茂,早春盛开时花药鲜红,秋叶又斑斓多彩,是著名的园林景观树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此次在漳浦琥珀中发现的银缕梅花朵,是一朵保存完整的小型雄花。与现代的银缕梅雄花类似,这朵远古银缕梅没有花瓣。花朵由一对突出的苞片支撑,包含12枚雄蕊,每枚雄蕊有一个纤细的花丝和一个细长的花药。经过形态学研究和对比,科研团队将这种新发现的远古银缕梅命名为志炎银缕梅,以致敬我国古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志炎对古植物研究作出的卓越贡献。
领导此项研究的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史恭乐介绍,此次研究中,科研团队还对银缕梅古植物群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与现代银缕梅零散分布于我国江苏、安徽等地的亚热带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在约2300万年前至约500万年前,银缕梅曾广泛分布于亚洲和欧洲。
“此次新发现的志炎银缕梅,甚至生活在约1500万年前的热带雨林中,说明这一时期银缕梅种群一度繁盛。一朵小小的银缕梅花朵揭示出远古至今银缕梅生存环境的变迁,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这种植物‘活化石’的兴衰提供了新的材料。”史恭乐说。
相关成果近日刊发于国际生物学期刊《系统学与进化杂志》。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