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中新社北京3月28日电 月球上的水究竟藏在哪里?中国科学家基于嫦娥五号采回地球的月壤样本最新研究发现,月球受撞击溅射出的熔融物质冷却后形成并散落在月球表面的玻璃珠内,可能储存了大量的水。该研究结果说明,月壤的太阳风成因水含量比人们之前想象的更多。
这项月球研究重要成果论文,由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胡森研究员和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惠鹤九教授及合作者完成,北京时间3月27日夜间在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表。
科学家们指出,虽然月球曾被认为很干燥,但对美国“阿波罗”任务采集样本的分析揭示月球内部的矿物质里含有水,而且轨道器也在月球表面探测到水的存在。研究人员认为,太阳风与月表物质的相互作用可能会产生水,并维持月球表面的水循环。不过,月球表面的“储水库”此前一直没有得到确认。
本项研究中,胡森、惠鹤九等通过分析从嫦娥五号月壤样本中提取的、在撞击过程中形成的玻璃珠的水含量,他们确认撞击玻璃珠内储存有水,而且这些水与太阳风起源相符。同时,这次嫦娥五号月壤研究还发现,单独玻璃珠中水的分布也提示这种水能通过扩散在玻璃珠里快速聚集,时间尺度只需几年,而受热又会快速释放。他们认为,这代表了月球表面有一个高效的水补给机制,能驱动一个活跃的水循环。
胡森、惠鹤九等论文作者总结表示,月球上撞击玻璃珠内的水或能作为较易开采的、未来探月任务的潜在水源。此外,其他无大气天体上的撞击玻璃可能也包含类似“储水库”。
他们透露,在此次研究发现月球“储水库”的基础上,后续还将进一步研究嫦娥五号返回的撞击玻璃珠中的水分布,精确确定水的分布和演化,为月表水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证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