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宏演化研究书写一段翼龙“兴亡史”

2023-02-20 中国科学报 胡珉琦
【字体:

语音播报

飞入鸟群的辽宁翼龙。任名卉/绘

  作为第一种演化出动力飞行能力的脊椎动物,翼龙的宏演化问题在古生物学界一直备受关注。近日,《当代生物学》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项关于翼龙多样性大尺度演化的成果。这项研究详细讨论了翼龙从起源至灭绝的多样性变化过程及潜在影响因素。

  为更深入了解翼龙多样性演化过程,研究人员收集整合了新的翼龙形态学矩阵、附肢骨骼测量数据,并构建了目前最大的翼龙超大系统树。

  研究结果显示,翼龙的演化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长达115个百万年的兴盛期和65个百万年的衰亡期,且兴盛期基本对应小体形而衰亡期对应大体形。兴盛期伴随着多波净成种速率的峰值,以及较高的形态多样性和形态演化速率;衰亡期则伴随着负的净成种速率、持续降低的形态多样性和较低的形态演化速率。

  研究人员解释,翼龙的宏演化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体形、头部的装饰性结构及鸟类对小型翼龙的竞争排除。

  研究结果还显示,包括翼龙在内的大型陆生羊膜动物,如非鸟恐龙、喙头类、鳄形类等的多样性,在白垩纪中期都存在下降趋势。适于动物生存的栖息地数量会随着动物体形增大而呈现指数衰减,因此栖息地减少对大型动物的影响会更加显著。研究人员表示,白垩纪中期大陆面积下降导致的栖息地数量减少可能是大型陆生羊膜动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ub.2023.01.007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3-02-20 第1版 要闻)
打印 责任编辑:梁春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