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科技日报】深度功能医学影像实现电阻抗图像重建范式突破

2023-02-17 科技日报 吴长锋
【字体:

语音播报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杜江峰院士领衔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刘东研究员等,提出了一种无需训练的深度电阻抗图像重建方法,为电阻抗成像技术在病变组织特异性判断中的应用开辟了新道路。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IEEE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汇刊》。

  获得“低损伤、高分辨、动态实时”的功能图像始终是医学影像技术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医学电阻抗成像技术因无创、无损、无辐射等核心优势而备受关注,特别是其在新冠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人体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电特性不同,这种电特性图像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解剖学信息,而且能够反映出组织和器官电特性相应的生理、病理状态和功能信息,在研究人体组织与器官功能变化和疾病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然而,实现高质量的图像重建是电阻抗成像技术领域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获取功能医学影像大数据在临床上极其困难,因此亟需开发无需训练的图像重建方法。

  研究团队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重建、图像去噪及计算机视觉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先验信息提取方法的探索性研究。近期,研究团队将深度图像先验技术与电阻抗成像技术相结合,首次实现了一种无需训练的高质量电阻抗图像重建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通过单一网络模型解决多个图像重建任务,还具备极强的泛化能力,而且不用大数据训练就能获得性能优越的深度神经网络方法用于重建电阻抗图像,在应用上具备轻量化潜力。

  研究人员认为,该研究工作构建并成功实现了电阻抗图像重建新范式,为电阻抗成像技术在脑损伤、中风、肺气肿、乳腺癌等疾病诊断应用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对发展深度功能医学影像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3-02-17 第03版 综合)

打印 责任编辑:梁春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