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造礁石珊瑚组织脱落病研究获进展

2022-07-04 中国科学报 朱汉斌
【字体:

语音播报

  6月30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晓雪团队首次利用造礁石珊瑚的无创侵染模型,解析了珊瑚病原菌——溶珊瑚弧菌突破珊瑚共生菌群屏障,引发石珊瑚组织脱落病的机制。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生态与进化》。

  当前,由致病菌引发的石珊瑚的组织脱落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该病在全球多种造礁石珊瑚中被发现,几周内即可杀死被感染的珊瑚,致死率高达90%以上。

  珊瑚共生总体中栖居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珊瑚共生总体元素循环和能量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珊瑚抵抗病原菌入侵和定植的一道重要屏障。但是,截至目前,对于珊瑚病原菌如何突破土著共生菌的屏障以成功定植的过程和机制并不清楚。对于这一过程的理解是研究人员对石珊瑚组织脱落病进行干预的前提。

  丛生盔形珊瑚是海南岛和西沙群岛附近的一种典型造礁石珊瑚。科研人员在前期野外调查中发现,其部分区域已有组织脱落病的发生。研究团队前期在丛生盔形珊瑚的消化循环腔液中发现了病原菌——溶珊瑚弧菌。感染这种病原菌后,珊瑚会在热应激下表现出严重的组织溃败,是一种典型的石珊瑚组织脱落病。

  在此次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报道了珊瑚病原菌与土著菌之间一种新的竞争性互作模式,这种竞争性作用的结果决定了珊瑚的健康。该研究揭示了珊瑚病原菌发挥致病性的新机制,从共附生菌群的功能和互作方式的视角获得了对珊瑚共生总体健康的新认知,为利用益生菌保护造礁石珊瑚的健康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59-022-01795-y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2-07-04 第1版 要闻)
打印 责任编辑:阎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