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新华网】这些长在盐碱地上的“重口味”植物,了解一下?

2021-12-05 新华网 张晓龙
【字体:

语音播报

生长在盐碱地上的盐地碱蓬(受访对象提供图片)

科研人员在采集“吃盐植物”的种子。新华社记者 张晓摄

图为盐碱地上种植的野榆钱菠菜(受访对象提供图片)

图为“吃盐植物”盐角草(受访对象提供图片)

  盐地碱蓬、野榆钱菠菜、盐角草……这些长在西北盐碱荒滩、样貌平平无奇的植物,在科研人员眼里却有一个讨人喜欢的特质:“重口味”。

  “这几种植物都长在盐碱地上,一亩地一年能‘吃掉’近400公斤盐。”世界土壤日前夕,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员田长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别的植物在盐碱地活不下去,这些植物却靠着盐碱地的盐分生长发育,科研人员因此把它们叫作“吃盐植物”。

  科学家为什么喜欢“重口味”吃盐植物?

  新疆是我国盐碱地面积最大的省区。土地盐碱化造成当地农业减产,经济损失巨大。如何降低土壤含盐量,是困扰当地农业生产的一大难题。

  21世纪初,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田长彦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团队,在新疆主要盐碱地分布区寻找盐生植物。历时十余年,他们最终从300多种盐生植物中筛选出盐地碱蓬、野榆钱菠菜、盐角草等优质“吃盐植物”。

  田长彦说,一年生“吃盐植物”把盐从土壤中吸收到体内后,人们再把这些植物从地上移走,盐分就彻底从土壤中带出来了,这就是利用“吃盐植物”改良盐碱地的原理。在新疆、宁夏等地,一些原本寸草不生的盐碱地正是通过这种生物改良技术逐步变成正常耕地。

  一年“吃”400公斤盐,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在新疆,正常耕地亩产棉花不过三四百公斤,一亩盐碱地竟然能“产”400公斤盐,这个数字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田长彦团队成员、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正高级工程师赵振勇说,盐地碱蓬、盐角草等吃盐植物地上部分能聚集大量盐分,干物质灰分盐都在25%以上,盐角草甚至能达到50%,“以盐地碱蓬亩产干草1.5吨计算,它的灰分盐总量约为400公斤。”

  赵振勇进一步解释说,计算植物灰分盐含量方法很简单:取烘干的植物材料,在高温电炉上灼烧,使有机部分分解挥发,冷却后称取残留的矿物质盐。

  带走土壤盐分外,“吃盐植物”还有哪些用处?

  除了把盐从盐碱地上“吸走”,“吃盐植物”本身也是个宝。

  “随便生吃一口‘吃盐植物’,你都能尝到咸咸的味道。这促使我们发现‘吃盐植物’还是很好的蔬菜和饲料。”田长彦说,比如盐地碱蓬,它的含盐量在27%,人们将它作为蔬菜烹饪时根本不用加盐,它是“自带盐”蔬菜,可以凉拌或清炒。另外,由于这些“吃盐植物”不仅含盐,而且富含硒和甜菜碱,它们还能够作为重要成分进行饲料掺配。

  除了作为饲草、蔬菜种植外,这些植物还被一些重盐碱区用于盐碱地绿化。田长彦团队正在尝试把“吃盐植物”加工成“盐基生物炭”,用于南方部分地区酸化土壤治理。

打印 责任编辑:阎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