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全天时协同观测精细刻画“人类活动痕迹”

我国成功发射全球首颗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

2021-11-05 文汇报 许琦敏
【字体:

语音播报

可持续发展卫星在轨示意图。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提供)

  昨天10时19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将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太阳帆板展开,姿态稳定,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SDGSAT-1是全球首颗专门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2030年议程”)的科学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先导专项立项支持,是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CBAS)规划的首发星。

  2030年议程的实施面临数据和方法缺失,作为高效数据获取手段和研究方法,空间观测将弥补这一缺憾。今年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SDGSAT-1卫星发射作为系列纪念活动之一,凸显了中国在科技领域为落实2030年议程所作的努力和贡献。

  SDGSAT-1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负责抓总研制,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长春光机所、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负责卫星及有效载荷研制。该卫星搭载了红外热相仪、城镇微光相机和近海多谱段成像仪三个有效载荷,通过卫星全天时协同观测,实现“人类活动痕迹”的精细刻画,定量表征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监测、评估和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其中,红外热相仪可感知地表0.2℃的温度差异,绘制人与自然的能量分布与交互。城镇微光相机以1000∶1的大动态范围采集夜晚灯光分布,反演全球人居格局和城乡经济指数。近海多谱段相机具有7个水质相关谱段,可准确监测蓝藻、赤潮的爆发,预见江河湖海的水质变化。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是该卫星主用户方,卫星在轨运行后,其数据产品将面向全球进行共享,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开展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所需的数据支撑,为缩减全球可持续发展不平衡和区域间的数字鸿沟作出表率和贡献。

(原载于《文汇报》 2021-11-08 第8版)

打印 责任编辑:阎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