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大连化物所揭示胞内致病聚集态蛋白质极性异质性

2021-10-22 中国科学报 卜叶
【字体:

语音播报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宇团队与山东大学教授刘晓静、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磊、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高振明合作,通过发展对蛋白质错误折叠与聚集敏感的溶剂致变色荧光探针,定量测量了胞内多种致病蛋白质的内部极性微环境。相关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细胞内蛋白质的错误折叠与聚集会引发多种蛋白质构型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症、渐冻人症和心肌淀粉样变等。早期针对聚集态蛋白质的研究通常聚焦于其聚集态形貌与聚集过程的生化机理。然而,针对其本身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定量信息相对匮乏。近期多项研究显示,聚集态蛋白质的这些理化性质与其致病机制有着密切关系。

  团队在前期多种聚集态蛋白质探针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一类同时具有对极性微环境和聚集态蛋白质敏感度的荧光探针。该类探针可选择性结合聚集态蛋白质,并根据其内部极性微环境的不同发出不同波长的荧光。利用所构建的波长与极性的线性关系,可定量测量不同蛋白质聚集态的极性差异性。更重要的是,这种极性差异性与其蛋白酶解速率密切相关,从分析化学的角度侧面阐释了其致病性。通过活细胞荧光成像,该探针在胞内观察到致病蛋白质所形成的聚集体具有结构上的异质性。

  这项工作揭示了聚集态蛋白质在微结构与种类上的极性差异性,并建立了蛋白质聚集态极性与其致病能力的相关性。该研究为后期进一步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聚集态蛋白质组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nie.202107943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1-10-22 第4版 综合)
打印 责任编辑:阎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