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千年季风波动“深埋”黄土中

2021-07-28 中国科学报 张行勇
【字体:

语音播报

  中国黄土和石笋是两种代表性的古气候变化陆相载体,被广泛用于揭示万年—千年时间尺度的风雨变化。其中,黄土高原西北部的黄土沉积,速率高、成壤作用弱,具有记录万年—千年尺度风雨变迁的独特优势。 为此,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孙有斌团队在黄土高原选取5个高沉积速率的黄土记录,包括西部古浪、靖远和临夏的黄土岩芯,以及北部定边及东南部邙山的黄土剖面,获取高分辨率的粒度和磁化率序列,探讨万年—千年尺度东亚冬、夏季风的变化特征。 相关成果近期发表于《地球科学评论》。

  研究人员通过黄土粒度和石笋氧同位素的精准对比,建立了基于石笋年代的黄土发育时间标尺。5个高分辨率黄土粒度变化序列表明,冬季风变率在冰期—间冰期尺度上具有空间一致性,还包含了明显的岁差和千年尺度波动。

  孙有斌介绍说,将黄土和石笋代用指标的高频组分,与北大西洋和冰芯记录进行对比,发现冰期时段千年尺度突变事件是持续存在、空间可比的。但在间冰期,记录显示的气候突变事件强度和数量差异较大,表明在不同冰期和间冰期边界条件下,气候突变的表现和驱动力可能存在差异。

  经过对多个记录的整合对比分析,孙有斌等人提出,中国黄土具有揭示千年尺度季风变化的巨大潜力;未来研究应聚焦千年尺度温度和降水波动的分离和量化。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earscirev.2021.103731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1-07-28 第4版 综合)
打印 责任编辑:阎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