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科技日报】古基因组揭示:农业大规模出现前东亚与东南亚人群已混血

2021-06-25 科技日报 陆成宽
【字体:

语音播报

  东亚与东南亚之间有着怎样的人群迁徙史?生活在东南亚和东亚南部的人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基因交流的?这个交流和农业大规模出现有关吗?

  6月24日,《细胞》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关于东亚南部人群古基因组研究的一种重要成果。来自中科院古脊椎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揭示了距今1.1万年以来东亚与东南亚交汇处人群迁徙与互动的历史,发现该地在农业大规模出现以前已存在东亚南部与东南亚人群的基因交流,填补了两地接壤区域人类古基因组的空白,更新了我们对两地人群交流历史的认识,追溯了现今生活在广西地区侗傣语系和苗瑶语系人群的祖先。

  以往认为东南亚和东亚南部遗传历史截然不同

  以往对东南亚和东亚南部基因组的研究显示,两地早期人群有着截然不同的遗传历史。在东南亚,距今约12000年至4000年的和平人是一支古老的亚洲人群,与东亚现在生活的人群分离较早。

  然而,距今4000年以来,东南亚地区的农业人群呈现出与现代东亚人群更为相似的遗传结构,他们的基因组中混合了大量中国南方现代人群相关的遗传成分和少量和平文化相关的古老亚洲人群成分。更重要的是,距今4000年以来的东南亚大陆人群的基因组中,中国南方人群为代表的遗传成分占据主导地区。

  同时,在中国南方福建及周边地区生活着距今9000年至8000年的以奇和洞人群为代表的古南方人群,他们的遗传关系显示与现在生活的南方人群更相近,与今天的南岛语族人群密切相关。

  “这些研究揭示了东亚南部与东南亚两地早期人群遗传历史的差异性与相关性,留下许多亟待探索的重要科学问题。”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付巧妹说。

  为了进一步解答两地人群互动、迁徙等重要科学问题,研究人员对位于两地交汇处之一的我国广西地区人群开展了古基因组研究。

  付巧妹团队运用古核基因组捕获技术,克服了由于东亚南方炎热潮湿环境导致古DNA保存差的困难,得以从广西170个人类骨骸或化石中成功捕获30例距今10686年至294年的人类古基因组,及福建1例距今11747年的人类古基因组。其中,2个来自广西隆林、福建奇和洞的人类个体的年代均早于1万年前,这是迄今为止在东亚南部与东南亚地区所获得的最早的人类古基因组数据。

  广西隆林人是未知的东亚古老人群

  研究人员对距今约1.1万年的广西隆林古代个体的古基因组分析发现,虽然此前考古学研究基于隆林人的颅骨呈现出古老型人类与早期现代人混合的特征,认为她可能是二者混合的后代,但是古基因组研究表明她已经是遗传意义上的现代人,且其基因组含有的尼安德特人或丹尼索瓦人的含量不高于其他现代人。并且,以隆林人为代表的相关人群不同于此前所观察到的在中国南方沿海的古南方人群和东南亚地区的和平文化相关的古老亚洲人群。

  “她是一个此前从未观测到的、对现在生活人群无明显遗传贡献的、在东亚南北方人群分离之前分化出来的、未知的东亚古老人群。”付巧妹说。

  同时,研究人员对广西地区距今9000年至6400年人群的古基因组展开分析,结果显示,距今约9000年的独山人呈现出以隆林人为代表的相关古老东亚人群与以奇和洞为代表的古南方人群的混合的特点;而距今8300年至6400年的宝剑山人则延续了独山人的遗传成分,此外还混合有与和平文化相关的古老亚洲遗传成分。“这说明,至少在6400年前,以隆林人为代表的相关古老东亚人群成分在广西地区人群中仍然存在。不过,她在母系遗传上未观察到对晚期人群的明显影响。”付巧妹说,该研究表明两地人群之间更早期的流动与农业并不相关。

  最重要的是,这项研究首次在中国南方史前人群中发现和平文化相关的古老亚洲遗传成分,为探索和平文化相关人群的起源与扩散提供更多线索。

  距今6000年以来广西地区发生了人群更替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广西地区距今约1500年至500年的古人群基因组展开分析,研究发现,该地区这一时期人群与距今6000年的史前古老人群(包括广西隆林人、独山人和宝剑山人)完全不同,这意味着广西特有的以隆林人为代表的相关古老东亚人群此时已经消失。

  同时,研究发现,这些距今1500年至500年的人群与现今生活在广西的侗傣语系和苗瑶语系的人群有着密切的遗传联系。

  付巧妹表示,总体而言,这项研究揭示出距今1.1万年前亚洲人群的多样性,以隆林人为代表的相关古老东亚人群是此前从未观察到、也没对现今南北人群作出贡献的未知古老东亚人群;同时,研究以动态视角揭示出我国南方广西、福建区域人群的演化与变迁历史,凸显出广西地区在亚洲人群演化中的重要地位,该地区不仅是东亚与东南亚在地理上接壤的交汇区域,更是两地人群在遗传历史上的交流区域。

  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距今6000年以来,广西地区发生了人群的更替,这为溯源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该研究对于填补东亚和东南亚史前人群的互动历史细节、修正东亚南方人群的演化模式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付巧妹说。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1-06-25 02版)

打印 责任编辑:阎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