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新闻网】中科院“第二粮仓”打造中国现代农业绿色增产样板

2015-12-16 中新网 吴兰
【字体:

语音播报

  记者12月16日采访获悉,中科院“第二粮仓”计划在安徽淮北推出先期项目,目前取得初步成效,旨在打造中国现代农业绿色增产可复制样板,推动国家“第二粮仓”计划全面实施。

  今年1月,由中科院及地方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参与,中科院“第二粮仓”预研项目“淮北科技增粮县域技术集成与示范”启动。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生物所副所长吴丽芳介绍,“第二粮仓”紧密结合中国国家科技增粮的重大需求,河南、安徽是中国6个粮食净调出省中的两个,《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黄淮海平原定位为农业主产区,但黄淮南片有6000-7000万亩中低产田,涉及安徽、河南、江苏、山东等省,改造后可增产180亿斤,是粮食增长“新途径”。

    中科院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积极参与黄淮平原农业发展。“第二粮仓”发展思路,即要在稳定中国粮食高产区(第一粮仓)农业发展的同时,加快中低产田“第二粮仓”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作出贡献。  

  吴丽芳介绍,该项目以淮北中低产田粮食生产体质增效为核心,带动周边3省的中低产田改造,以农业智能化和信息化为抓手,解决粮食生产中土、肥、水、机械等资源高效利用,推动项目农业生产方式的集约化、生产手段的智能机械化和生态化,延伸农业产业链,进一步提升黄淮南片粮食生产能力。

  目前“第二粮仓”项目与科技部的粮丰工程、农业部高产创建、安徽省小麦高产、水稻提升和玉米振兴等科技计划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在皖北的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原计划涡阳县2016年实现吨粮田县,已在2015年推广吨粮田60多万亩。

  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党委书记王英俭介绍,现代农业技术是中科院“十三五”规划中重要的培育方向。近年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在环保化肥农药控失技术、智慧农业、智慧农机等方面取得较大发展,部分成果成功产业化。

  据介绍,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建立了皖北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站,成功进行了土、肥、药、农机、物联网全产业链技术集成示范,初步实现了以农业产业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粮食稳产增长的绿色体质增效现代农业生产的可复制模式样板,将推动黄淮南片粮仓建设,推动国家“第二粮仓”计划全面实施,提供示范样板和整体建设方案。

打印 责任编辑:麻晓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