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海洋报】“科学”号赴西太平洋执行科考任务

开展地质和生态大断面综合调查 研究厄尔尼诺现象

2015-11-30 中国海洋报 张旭东 席敏
【字体:

语音播报

  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11月26日从青岛母港起航,赴热带西太平洋执行科考任务。科考队员将在黑潮源区至西太平洋海山区开展地质和生态大断面综合调查,这对于我国研究厄尔尼诺现象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科考任务预计需要35天,调查海域航线全长1300公里。这一海域水温较高,是全球构造最复杂、海陆能量和物质交换最强烈的海域,是推进我国深海探测技术发展的重点靶区。在未来一个多月里,科考队员将围绕海洋重力、磁力、采集地震数据等作业内容,完成热带西太平洋地质调查和生态大断面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综合观测与取样。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武昌表示,此次的调查海区直接影响到厄尔尼诺的生成和持续时间,对我国洪涝、干旱、异常低温和高温等都有明显影响,这次调查就是积累一些资料,为我国在厄尔尼诺预报上做出努力。

  据悉,本航次共有30名科研人员,涉及生物、化学、地质、地球物理等多个学科。科研设备包括地震缆绞车、地震气枪收放架、沉积物捕获器等,这些仪器设备的作业能力和作业方式在国内外同行中处于先进水平。以温盐深探测系统为例,它能够下潜到海洋底层5000多米,将每一个层位的海水温度和盐度记录下来,做成变化曲线,进而掌握海水物理分层,这项研究可以应用于化学、生物和地质等多个学科。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2012年9月建成交付试运行,核定总吨位4711吨,续航能力1.5万海里。它具备全球航行能力,配备了海洋大气、水体、海底、深海极端环境和遥感信息现场验证等五大船载探测系统,搭载了无人缆控潜水器、深海拖曳探测系统、电视抓斗等先进设备,满足深海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研究需求。

  (原载于《中国海洋报》 2015-11-30 A2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