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中科院地球环境所揭示汶川地震对环境影响持续时间

2015-02-03 中国科学报 彭科峰
【字体:

语音播报

  地震常常造成大量山体滑坡及直接灾害,而且在之后数年乃至数十年里,地震产生的泥沙和岩石碎屑可能会诱发各类严重的次生灾害。这些滑坡物质将会停留多久?它们的输移又受什么因素控制?日前,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金章东团队联合英美等国科学家,对2008年汶川地震前后悬浮物通量进行了比较,并结合流域内地震形成的滑坡物质的体积,对此问题作出了解答。相关成果发布在《地质学》上。

  汶川特大地震产生了近6万个滑坡,大多数滑坡物质至今还停留在震区的山坡和谷地。金章东研究团队通过对岷江、沱江、涪江三大河流16个站点地震前后悬浮物通量的比较,利用卫星影像图绘制了滑坡地图,计算得到滑坡物质的体积,评估了2008年汶川地震对河流输沙量的控制过程和可能的影响时间。结果表明,相对于地震前,3条河流的输沙量增加了3~7倍。根据2008~2012年期间3条河流年平均输沙速率,发现由滑坡产生的泥沙将在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的流域内停留数十到数百年。

  该研究还发现不同流域滑坡泥沙的滞留时间从几年到数百年差别很大,而离断裂带越近、河流径流越小的流域,泥沙的滞留时间越长。综合其他地区地震产生滑坡物质输移的时间和气候条件表明,滑坡物质在流域的滞留时间,不但取决于流域内滑坡数量,还与每年高强度的径流天数紧密相关。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5-02-03 第4版 综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