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时事专题 > 玉树救灾:中科院在行动 > 救灾行动
《灾难心理学》付梓出版 赠送玉树地震灾区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6日
  
科学出版社近日付梓《灾难心理学》一书,并积极赠书给玉树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灾难心理学》是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公共危机事件中民众的社会心理行为预警模型及管理对策》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在抗击SARS、雪灾和四川汶川 5.12特大地震以及其它人为性灾难(如失业、金融危机和交通安全)的研究成果而完成的。这是国内正式出版的第一部有关灾难心理学的专著。

据悉,该书的撰写工作集合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的科研团队,以及美国 Hofstra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北京回龙观医院从事心理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者们的力量。

作为一门新兴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灾难心理学》包括了理论方法、灾难预防、灾难救助和灾区重建四大部分。在理论方法方面,阐述了灾难心理学研究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介绍了灾难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范式、程序以及常用的心理诊断和干预技术。在灾难预防方面,阐述了社会安全预警的基础理论,灾难的社会预警系统和灾害预防教育等内容。在灾难救援方面,探讨了政府、军队的领导干部和救援人员的胜任特征要求、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的指导原则,并在救助他人与自救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灾难早期人们的心理行为,特别是孤儿、孤老、伤残者的心理救援方法,救援官兵、灾区干部、后勤保障人员、新闻记者和志愿者等救援群体的行为决策及压力管理。在灾区重建方面,讨论了灾区重建的心理适应问题,特别就医院伤病员的心理关爱、灾区学校的心理教育以及灾区企业的心理重建,提出了对策建议。

该书作者、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主任时勘认为,本书有三大特色:首先,初步建构了我国《灾难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在理论依据、内容结构、研究方法等基础问题以及诊断干预技术等实践操作途径方面,既建立了与邻近学科的系统联系,又具有学科自身的特色;其次,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学者在社会心理行为预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最新进展,特别强调了在重视灾后心理援助的同时,要注意心理行为预警系统的建设,这对于我国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再次,特别关注了危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采纳了教科书的编写模式和案例研究方法。他认为,本书既可以作为我国高等院校公共管理、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政府、军队、学校、企业等机构的培训教材。

据悉,时勘团队还参与实施国家 973重大项目《复合网络下社会集群行为的感知及规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救援人员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抗逆力模型》项目,并在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启动志愿者手机调查系统,试图探索大型社会活动中社会集群活动的规律,以及在其他地区开展混合网络条件下《CMN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EAP心理健康服务系统》的研究工作。“我们将继续努力,把灾难心理学研究深入进行下去。”时勘说。

关闭窗口
© 1996 - 2010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