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题>时事专题>芦山救灾:中国科学院在行动>媒体报道
【文汇报】把“心灵地震”的危害减到最小
发布时间:2013-04-26 来源:中国科学院 【字号:  
晚上6点,忙了一整天的中科院心理所所长助理刘正奎终于有时间在电话里和记者说几句话。一天下来,他和15位同事都已说得口干舌燥。自21日晚上到达芦山县那一刻起,他们就开始了一场特殊的救灾——心理救援。
刘正奎告诉记者,23日那天原只安排了给40个孩子做心理疏导,结果一下来了250人。“明天约了200多人,后天有500多人。”为了配合学校复课,他们必须竭尽全力。他解释,哪怕一点点的刺激,都很容易使孩子们相互激发起某种情绪,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复课非常困难。
“这几天,我们上午去学校做心理辅导,下午走访灾民,筛查心理隐患的高危人群,及时加以关注,严重的就马上进行干预。”刘正奎和同事们随身带着生活包,挨家挨户去探望灾民。这种生活包里有洗手液等卫生用品,很受欢迎,专家也就容易搭上话。
刘正奎说,不少灾民以为表现得坚强才像样,所以要发现他们的问题,就得循序渐进。“一般先从表示感谢的场面话开始,慢慢聊到家人、房子、身体状况,才能逐步深入他们的内心。”25日他就发现了这么一位灾民,当他聊天放松后,就一个劲儿向专家讨药吃,以此换取心理安慰。
“灾后的应激表现有很多种,有人会特别想吃饭,有人会间歇性地遗忘一些片段,也有人会产生极端念头。”刘正奎说,他们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心理隐患,并通过专业干预加以调节。
心理救援的周期很长,地震发生后的一个月内是急性应激反应的救助,一年内是安定恢复阶段,而完成心理重建则需要近3年时间。刘正奎介绍,他们已经制定了一套为期3年的心理援助计划,包括个案型干预、团体型干预、特殊人群辅导、建立心理服务体系、培养专业队伍等。
采访过后,刘正奎还要和同事一起开每天的例会:一来为了汇总这一天的心理救援情况,二来还要相互进行心理疏导,排解压力。他透露,作为心理工作者,自身也会承担很大压力,尤其是从未来过灾区的同事,一旦碰到灾民嚎啕大哭不止等自己插不上手的情况,自身也会产生无助、自责的情绪。“我们要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才能帮助更多灾民。”刘正奎说。
(原载于《文汇报》 2013-04-26 05版)
关闭窗口
© 1996 - 2013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