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谢家麟逝世
发布时间:2016-02-20 来源:高能物理研究所 【字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九三学社社员,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谢家麟先生因病于2016年2月20日8时1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谢家麟1920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5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途中受阻,被迫返回美国。1955年,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曾担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八七工程”加速器总设计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总设计师和工程经理、粒子加速器学会理事长、高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863高技术主题专家组顾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谢家麟1955年初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开拓了高能电子束治癌的全新领域。他担任首席物理学家,优化加速器设计,带领解决速调管、加速管等关键技术问题,控制电子束流满足对肿瘤照射的需要,并把加速器的稳定度提高到医用的水平。

  同年7月谢家麟回国开展高能加速器研究,当时所需尖端器材受国际封锁,所需工艺远超当时国内的工业水平,他从研制基本关键部件做起,在没有人员派出、引进和采购国外器材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奋斗八年,建成我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跨越式地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该加速器建成即投入国防急需,用加速器束流打靶产生的高强度脉冲辐射,模拟核爆来标定仪器,为“两弹”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该加速器的研制,发展了大功率速调管、加速管和微波管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推动了我国加速器事业的发展,奠定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人才和技术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他领导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设计和建设,针对建造中国高能物理加速器的建议,反复权衡质子打静止靶和正负电子对撞两种装置的优缺点,最终确定2.2 GeV正负电子对撞机“一机两用”的方案,既为高能物理研究提供实验装置,也为同步辐射应用提供应用平台,同时填补两项国内空白。在方案设计过程中,他提出“六条”关键原则,成功指导了对撞机设计,他和工程指挥部带领工程团队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研制、精心调试数千台设备,组织攻关,指导完成速调管、加速管、能量倍增器、正电子源和高频腔等一系列加速器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性研制。1988年10月16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宣告建造成功。这是中国高能物理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也创造了国际加速器建设史上的奇迹,受到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人民日报》在报道这一成就时称“这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成功建成和高效运行,使我国从此在τ-粲物理研究领域占据了国际领先地位。

  谢家麟把握国际加速器发展动向,不断拓展新领域。1986年他领衔向国家提出开展自由电子激光研究的863项目建议,基于国内的工业基础,于1993年领导建成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这是亚洲第一台产生激光并实现饱和振荡的装置,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及西欧之后实现红外自由电子激光饱和振荡的国家,奠定了我国自由电子激光发展的基础。这一重大突破受到国内外科技界的广泛重视,被列入当年全国十大科技新闻。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是集加速器、微波、磁学、激光、真空、控制等多种尖端技术的科学设施。在装置建设中,谢家麟科学决策,选用经过考验的先进技术,制定热阴极微波电子枪注入器、波荡器和光学谐振腔等核心设备的技术方案,提出采用“前馈控制”,提高直线加速器的束流稳定性,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多项先进设备,突破性地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

  2000年,谢家麟突破加速器设计原理,提出速调管同时作为微波源和电子源的紧凑型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创新性构想,将电子直线加速器几十年沿用的三大系统精简为两个系统,简化了加速器结构,大大降低制造成本。经过四年努力,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紧凑型新型加速器样机,验证了设计理论的可行性,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谢家麟是我国有重要影响的高能加速器发展战略专家。他十分重视和关注我国加速器发展战略,多次就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重要建议和指导意见,对促进我国加速器领域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他发表数十篇科研论文并出版数部专著,其中《速调管群聚理论》已成为我国加速器方面的经典著作。他兼任清华大学等多所大学、研究所的兼职教授、研究员,培养了一大批加速器技术专业人才。

  谢家麟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造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我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世界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和世界第一台紧凑型新型加速器样机。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物理学会胡刚复物理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十余项奖励。为纪念谢家麟在粒子加速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国际天文联合会将一颗国际编号为32928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谢家麟星”;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决定将其颁发的国际粒子加速终身成就奖命名为“谢家麟奖”;高能物理所把设立的一项青年创新基金命名为“谢家麟基金”。

  谢家麟爱国敬业,求实创新,学风严谨,淡泊名利,潜心粒子加速器研究。他长期活跃在加速器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为我国高能物理和粒子加速器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是科技工作者的楷模。“谢家麟星”在苍穹闪耀,激励我们继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麻晓东)
关闭窗口
© 1996 - 2016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