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题>人物专题>高文垂宇宙 精神在人间>郭慕孙>纪念文章
追忆郭先生
发布时间:2012-11-29 来源:过程工程研究所 【字号:  
  

2012年11月20日凌晨郭慕孙先生不幸逝世,初闻此噩耗,竟难以相信,反复确认后,深感悲痛。这几日,回想起在郭先生身边工作的日子,感触良多,谨以此文怀念郭慕孙先生。

我于1990年夏天第一次知道郭先生的名字,那时我从华东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即将被保送至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由于不了解情况,向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导师朱炳辰先生请教,他告诉我化冶所有位化工大家郭慕孙先生,可以申请读他的研究生,于是就选择了郭先生的研究方向。到所后知道那时郭先生已不再招收硕士研究生了,于是跟随李洪钟老师读硕士。硕士期间与郭先生没有直接接触,对郭先生的印象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从组里的师兄刘得金、王兆霖及邹宾(郭先生的博士研究生)处获得,知道郭先生对学生要求很严,也很高,每次汇报都要求学生讲创新思路、创新想法,看着师兄们在每次汇报前的惶恐样,竟也生了深深的惶恐,再也不敢有成为郭先生的学生的念头了。二是从学术活动中获得,那时国外来讲学的很多,好像是外国的化工学者到中国来基本都要拜访郭先生,还记得有几个日本学者见到郭先生时的恭敬和高兴样;还有就是郭先生的英语,虽然那时不太能听懂,但感觉郭先生的英语讲得比多数外国人都好。总之,硕士阶段对郭先生是敬畏,以致硕士毕业时没敢跟随郭先生读博士。

与郭先生有真正的接触是在1997年7-12月间,那时我在所里从事博士后研究,郭先生和李静海老师是合作导师,从事煤燃烧过程解耦脱硝理论分析工作。由于时间较短,和郭先生一起讨论和开会印象也就几次而已,依稀记得当我将解耦脱硝过程热力学分析报告交给郭先生时,郭先生很高兴,对我表扬了一番,大意是“现在不少人不做热力学分析,过程开发前进行研究热力学分析非常重要,你能对解耦脱硝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很好等等”。也还记得有次和郭先生一起参加中科院能源委员会会议,好像是讨论煤炭利用某方面的事,印象比较深的是郭先生对国内外煤炭利用各种技术方案了如指掌,记得郭先生讲解U-Gas煤气化技术,包括小试哪年在美国什么地方做的、怎么不成功,后来中试哪年在印度什么地方做的、怎么不成功,中国怎么引进等等,如数家珍。当时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我真不知道怎么能够将时间、地点记得如此清楚。由于我很快就出国了,未能得到郭先生更多的指导,这期间对郭先生是从心底里由衷的佩服。

与郭先生接触比较多的是2002年以后的事了,我回国后参与了中科院多相反应开放(重点)实验室及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有很多的机会聆听郭先生的教诲,感受郭先生的大家风范,我在以下几方面感触尤深:

一是郭先生始终从战略的高度思索化工学科的未来发展,寻找实现化工学科第三个里程碑的突破口。提出了“三传一反+X”,并一直致力于探求、充实X。郭先生与李静海院士一起倡导用整体论的方法和还原论的方法结合研究化工体系,并在Chem. Eng. Sci.上出专刊加以引导。探求反应器内多尺度结构对反应传递的影响规律、结构随反应器尺度变化的演化规律,以期能够建立以结构量化与调控为核心的反应器放大新理论与方法。致力于推动过程工程学科的发展,探求化工、冶金、材料、生物等涉及物质转化过程的共性规律,探求过程工程的共性学识基础。

二是始终关注解决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刚回国那几年,郭先生一直对实验室内从事流态化研究的人越来越少感到忧心忡忡,郭先生教育我不应盲目跟踪国际热点(我曾在组内安排研究过一段纳米材料),而要结合已有的基础,独立思考,做出有特色的工作。郭先生教育我要致力于解决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经常提到的包括:低品位矿的利用,煤拔头,城市污水的处理,太阳能热利用等,郭先生认为这些领域流化床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对上述每一种应用都画了利用流程图或原理图,希望我能够组织实验室力量进行研究。也正是在郭先生的不断教诲下,我们课题组逐渐从纳米材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国际热点方向转向了低品位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在郭先生的指导下,并借助于郭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打下的基础,我们在流态化矿物焙烧方向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也正是在郭先生的倡导下,这几年除了煤拔头继续推进外,实验室还在推进流态化应用于生物残渣处理、低阶煤处理、煤气化等方面。

三是严谨的学风,对郭先生的严谨学风已有不少论述,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04年陪同郭先生参加香港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系成立10周年庆典郭先生做学术报告的事。郭先生对该学术报告作了精心准备,不仅准备了全部片子的文字讲稿,而且不顾旅途劳累,一到下榻的旅馆,就拿着讲稿对着PPT和我演练了两遍。我对这件事一直印象非常深刻,以郭先生接近母语的英语水平,本不用准备文字稿,本不用刻意准备演讲,但郭先生还是认认真真写了讲稿,认认真真进行了几遍预讲。郭先生对PARTICUOLOGY稿件的把关也是众所周知的,PARTICUOLOGY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了郭先生亲手修改,通常还不止改一遍。

郭先生身体一直很好,身体基本没有什么大的毛病,我一直认为郭先生应该会很高寿的,对郭先生突然辞世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大约两周以前,郭先生还在电话里与我讨论超细氧化铁粉直接还原问题,并建议我采用内循环流化床解决还原过程的失流问题,我们还约好等我出差回来后去郭先生家与他讨论超细氧化铁粉直接还原及液固流态化浸出问题,没曾想我出差还未成行就惊闻郭先生辞世噩耗,未能与郭先生讨论这些问题竟成终生遗憾!

郭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一定会铭记先生教诲,化悲痛为力量,将流态化处理低品位矿产资源方向发扬光大。

(朱庆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关闭窗口
© 1996 - 2013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