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我国近代仪器分析学科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高鸿因病医治无效,在江苏省南京市逝世,享年95岁。
高鸿院士是扬州中学杰出校友。昨天,记者联系到几位与高鸿院士面对面交流过的扬中老师了解到,即便在身体很不好的情况下,他还是在90岁高龄之后两次回到母校,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是一位谦和、慈祥的科学家。
从补习班考入普通科
自述最爱扬中的化学课
“他虽然没有从扬中毕业,但是一直对母校怀有很真挚的感情。”参与扬州中学《树人堂下》编写的扬中校史研究专家李友仁在听到高鸿院士逝世的消息后,十分悲痛。
李友仁介绍,高鸿是陕西泾阳人,他不满周岁时丧父,15岁时丧母,母亲临终前把他托付给堂叔,他便随堂叔一家到了南京。1935年春,高鸿在南京读完初中,来到扬州,进了扬中高中补习班,半年后考取扬中高中普通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高鸿离开扬中,随家人回到老家,在西安读完高中。
在扬中,高鸿爱读邹韬奋先生办的刊物和书籍,还和同学一起参加了全国兴起的“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历史课上老师讲共产党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方针,多少年后,他还记忆犹新。
2008年6月,高鸿90大寿,有关高校的一些老师联合为他编辑了一本《志庆集》,书中有高鸿撰写的对童年和中学时代的回忆文章。在书中,高鸿本人提及,扬中的求学经历使他获益匪浅。
“扬州中学果真是名不虚传的好学校。那里的教师既有学问又安居乐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学生中大多数是江苏省中学生的佼佼者,既有教养又勤奋好学,学习质量远远超过一般中学。课余还组织一些科学实验小组。我喜欢化学,参加化学小组的活动,这对我日后选择化学作为我一生的专业有很大的影响。”
据了解,书中还有一张高鸿珍藏多年的1937年6月扬中师生合影的珍贵照片。
恩师之子回忆
为人谦虚对老师很尊重
高鸿曾受教于苏北中学数学界名师“三黄”之一的黄泰,经由记者得知高鸿逝世的消息,黄泰的儿子黄叔怀感到非常意外,同时表示,“两三个月前,我姐姐还提到见过高鸿的夫人的,她们很熟悉。我父母去世时,高鸿发了唁电又送来花圈,我和我姐姐必须吊唁他的。”
黄叔怀回忆,高鸿只在上世纪60年代到过他家看过父亲黄泰,但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高教授很不错的,他来看我的父亲,提出两人合影时,我父亲拿出凳子要两人坐下,叫我帮助拍照,高教授说:"不行,你是老师要坐下,我是学生就该站在你后面。"当时我非常感动。”黄叔怀说,“高教授只比我的父亲小十五六岁,他当时也人到中年,其实并排坐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但他非常谦虚。”
黄叔怀介绍,他的父亲黄泰上课时徒手画图不用尺,也不用手表,“高鸿那次跟我父亲聊天时说:"我到现在还没有学会你那上课不擦黑板的本领。从前上课时见到你把黑板写满了,就知道即将下课。"黄叔怀介绍,这是他父亲的习惯和风格,隔了好多年,高鸿依旧记得。
对母校心存感恩
去年坚持回扬中参加校庆
扬州中学校长办公室陈国林主任介绍,高鸿对母校一直心存感恩之情,1992年,扬中建校90周年时,高鸿欣然题词:“庆祝母校九十周年,人文渊薮,普二七级乙班,高鸿”,并恭恭敬敬地盖上鲜红的印章。去年,扬中建校110周年,他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仍旧坚持让他的女儿高苓陪伴他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并在主席台就座。
在与母校扬中教师联系的过程中,高鸿一再表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扬州中学占据了重要位置。2008年8月,高鸿在其女儿高苓的陪伴下回到他朝思暮想的母校,“学校负责同志向高鸿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高鸿不停地点头称好。他说,学校越来越好了,学校也越来越漂亮了。”陈国林回忆,在参观校史陈列馆时,高鸿连声说:"好,好!这样好,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结束参观,走出校史陈列馆,高鸿院士深情地说:“我很感激扬州中学!”还向母校赠送了《志庆集》。
李友仁介绍,高鸿院士在《志庆集》扉页上留言:“赠母校扬州中学,37届校友高鸿,戊子年八月二十七日”。当时高鸿年事已高,由他的女儿写了前面的内容,下面的署名是他的亲笔,写的时候充满了感念之情,让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