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题>科技专题>走进中国科学院记者行>科技援藏专题
科学家评估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给出相关建议
【人民日报】靠什么保护“最后的净土”
发布时间:2014-08-16 来源:人民日报 赵永新 吴月辉 【字号:  

中科院青藏所科研人员在西藏冰湖中采样。王永杰摄

  雄伟的高山、壮丽的冰川、湛蓝的天空……中外游客在被西藏神奇的风光吸引陶醉的同时,也不无担心:在人口较快增加、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西藏明天的环境可能发生什么变化?未来的环境会比今天更好还是更糟?通过什么措施保护好“世界上最后的净土?”

  8月9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院士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孟德利在拉萨共同发布的《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以下简称“西藏环境评估”)中,给出了较为清晰的答案。

  为什么要评估其环境变化?

  作为重要的“环境驱动源”,保护好西藏高原意义重大

  “面积12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高原,是世界屋脊的主体、青藏高原的核心、亚洲的水塔,堪称我国和其周边国家的‘环境驱动源’。”

  姚檀栋院士从事高原科考36年,作为“西藏环境评估”评估工作组的组长,他对西藏高原在环境上的极端重要性非常了解。他举例说,西藏高原冰川、积雪融化的多寡,直接影响下游河水的多少;西藏高原冰川、积雪面积的大小,会直接影响亚洲季风的强弱,从而决定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

  “因此,西藏高原这个环境驱动源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着本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且事关全国和周边国家人民的福祉。”姚檀栋说。

  “保护西藏高原环境,也是整个科技界的高度共识。”姚檀栋介绍,科学家们清醒地认识到,要掌握西藏高原未来环境变化,需要科学研究的长期积累和科学知识的有效应用。

  经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和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共同倡导,在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直接领导下,中科院组建了“西藏区域创新集群”,由姚檀栋担任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牵头组织了100多位国内外青藏高原研究专家,通过分析运用已有的相关科研数据,历时4年、历经多次修改,最终完成了“西藏环境评估”。

  西藏高原环境质量究竟如何?

  生态系统总体趋好,灾害风险趋于增加

  “西藏环境评估”涉及气候、水体、生态系统等6个方面。

  在气候变化方面,其突出特征是变暖和变湿。在过去两千年的时间尺度上,西藏高原的温度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以来,气候快速变暖,近50年来的变暖超过全球同期平均升温率的2倍,是过去两千年中最温暖的时段。与此同时,西藏高原降水在南部和北部的变化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北部呈明显增加趋势,南部有减小趋势。从近期(现今至2050年,下同)和远期(2051至2100年,下同)来看,气候仍以变暖和变湿为主要特征。

  在水循环方面,则呈加强趋势。具体表现为:20世纪以来的增温使冰川整体后退;高原湖泊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普遍出现扩张趋势,2000年以后湖泊扩张加速,但存在显著的南北差异,北部湖泊水位显著上升,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湖泊水位出现下降;高原河流径流量在20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整体呈现减少趋势,但是本世纪初以来,一些河流径流出现增加趋势。近期和远期,西藏高原的冰川以后退为主,积雪以减少为主,河流径流量以不同程度的增加为主。

  生态系统总体趋好。具体表现为:温带区扩大;高寒草原面积增加,但高寒草甸和沼泽草甸显著萎缩;森林面积和储蓄量在1998年以前明显减少,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面积与蓄积量双增长;湿地总体呈退化态势,2000年以来湿地退化幅度明显减缓,并出现局部逆转趋势。近期和远期,森林和灌丛将向西北扩张,高寒草甸分布区可能被灌丛挤占,总体有利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冻土退化、沙漠化加剧。冻土活动层以每年3.6至7.5厘米的速率增厚,同时冻土层上限温度以每10年约0.3℃的幅度升高;沙漠化面积扩大、程度加剧;水土流失总体呈现先加剧后略微减轻的趋势。近期和远期,冻土面积将进一步缩小,活动层厚度将进一步增厚。

  人类活动方面,包括农牧业发展对生态系统格局与功能的影响、矿产开发和城镇发展对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影响等,属于负面影响;能源消费以清洁能源为主、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自1960年以来不断实施的各类环境和生态建设工程,使环境的负面影响得到遏制,环境质量呈现逐步改善的趋势。

  灾害风险趋于增加。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强的背景下,西藏高原自然灾害将趋于活跃,特别是冰湖溃决灾害增多,冰川泥石流趋于活跃,特大灾害频率增加,巨灾发生概率增大,潜在灾害风险进一步增加。

  如何保护好高原净土?

  制订中近期应对措施和长远应对战略,并切实付诸行动

  “西藏高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应该站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从西藏自治区的实际出发,抓住西藏高原环境变化中的机遇,减缓或预防西藏高原环境变化中的风险,制定中近期环境变化影响应对措施和长远环境变化影响应对战略。”姚檀栋院士说。

  如何保护好高原净土,专家们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树立环境保护与绿色经济相融合的科学理念。通过国家意志整体规划和建设西藏高原环境育惠区,尽早启动环境补偿的国家行为,并适时推动环境补偿的国际合作。

  建立以绿色经济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发展指数。这个指数应该是国民生产总值(GDP)和环境发展指数(EDP)的代数和(即GDP+EDP),可称之为绿色经济指数(GEP)。

  加强政府在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统筹协调机制。比如,加强规划,把环境保护与城镇变化和发展旅游有机结合,将目前分散的自然保护区发展成为自然保护区体系等。

  提高观测水平和评估能力。以最新科学研究为基础、以资深专家定期的头脑风暴和特定问题讨论为机制,形成年度高水平环境评估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此外,还要加强科学传播,强化环境保护的社会基础;弘扬民族优良传统,构建长期环境保护的文化基础等。

  “环境保护一直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西藏环境评估’则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指南。”孟德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在认真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把有关建议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守住生态环境良好这一底线,永葆西藏高原的洁净。

  (原载于《人民日报》 2014-08-16 10版)

关闭窗口
© 1996 - 2014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