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题>科技专题>走进中国科学院记者行>CRI中外记者走进中科院
【国际在线】记者手记:感知中国科学之旅
发布时间:2014-11-02 来源:国际在线 刘虹妤 【字号:  

  走访中科院几大科研基地令我受益匪浅。10月29日上午,我们首先来到了中科院空间科学中心(NSSC),它位于聚集了众多高校的海淀区。在一层展厅,我有幸见到了中国于1970年4月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它标志着中国航天史新纪元的开始。

  在看过许多有趣的模型、珍贵的展品之后,我很高兴能够在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分部(ISSI-BJ)作短暂停留。在这里,各国空间站的研究人员频繁会面,共同应对在太空中面临的种种挑战。

  由于参观过程中的解说都是汉语,我几乎只能依靠模型与动画展示来理解其中的内容,如果能有英语的概要解说相信会让海外记者的认识更进一步。

  下午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ICT),我们主要观看的是科研成果的展示。但有些遗憾的是,我在参观中发现,中国科研的基础研究有些不足。因为无论是人脸及手语识别、“爱心小屋”(远程视频技术的应用)还是残疾人信息化设备都是以国外已有的技术为基础。

  离开了ICT,我们一行继续奔赴位于河北兴隆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由于抵达的时间较晚,且当天云雾很重,所以我们没能如愿通过望远镜观测星空。但第二天,这里的工程师关于基地数台望远镜,尤其是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的介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台由中国天文学家自主研制的郭守敬望远镜耗资2.3亿元,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光学望远镜。

  虽然我的天文知识非常有限,但此次兴隆之行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研制望远镜的技术处于世界前沿,更是因为基地位于群山之中,宛如世外桃源般宁静祥和,让人不禁也想在这里成为一名天文研究员。

关闭窗口
© 1996 - 2014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