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野味 非典 谁之过 > 任重而道远
让吃野味令行禁止!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6-11 【字号: 小  中  大   

    ●近年来,尽管人类保护野生动物的呼声日渐高涨,相关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也出台了不少,但不少人却依旧“我吃我素”,“吃”心不改。

    ●对非典的恐惧让吃野味的人有所减少,但谁也不能保证非典过后,一些人会“好了伤疤忘了痛”。

    ●如果长期以来有关部门严格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贩运者和滥食者,也许那么多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也就不会葬身人腹了。

    【消息一】5月26日至28日,广东省十届人大常委会举行了第三次会议。在此次会议上,一些代表提议在提交常委会审议的《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草案)》 内专门增加一条规定:“公民应养成文明、卫生的饮食习惯,不吃野生动物,切断由动物引起病媒传播疾病的途径。”适逢我国动物冠状病毒疫源调查组专家刚刚宣布,他们从蝙蝠、猴、果子狸和蛇等数种野生动物体内检测到的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与人类SARS病毒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社会各界纷纷欲对人类饮食习惯做一反思之时,此项提议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消息二】据报道,为了防止疾病在野生动物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5月28日至6月1日,广东省林业部门开展了打击非法运输和经营野生动物的“绿剑行动”。据统计,此次行动中,广东林业执法部门共清理交易市场991个,清查宾馆、饭店、酒楼6617家,收缴活体和死体野生动物30335只。在非典的肆虐之后,我们相信,这是有关执法部门痛定思痛后采取的雷厉手段,对一直以来非法贩运野生动物的不法分子,无疑会起到震慑作用。

    “四条腿的,除了板凳不吃,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不吃。”对这种没什么不敢吃的饮食陋习,广东人曾沾沾自喜,认为这是对他们开拓精神的赞许。

    吃野味,在广东的历史由来已久。

    一位在广东生活多年的朋友告诉记者,在广东人眼里,越是野生自然的东西,营养价值就越高,因此各种野生动物纷纷受到广东人的青睐而成为他们的盘中餐。“仅仅是老鼠一样,广东人就有红烧、叉烧等多种吃法。”

    在广州,只要是稍微大一点的集贸市场,就有专门交易野生动物的摊位,而广州的野源野生动物综合交易市场,则据说是全国最大的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据有关方面介绍,每天这里的交易额高达190万元,年交易额高达7亿至8亿元,经营的野生禽畜超过100多种,其中不乏大批受法律明令保护的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从鸟、鼠、兔、蛇、猴、蛙,到梅花鹿、野猪、鸵鸟、刺猬、果子狸、蜥蜴、蝙蝠……在广东人眼里,整个自然界,就没有不能吃的野生动物。“四条腿的,除了板凳不吃,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不吃。”这句调侃的俗语,道出了广东人中一些饕餮之徒无所不吃的饮食陋习,然而很多时候却被人们用来形容广东人的开拓精神。近年来,尽管人类保护野生动物的呼声日渐高涨,相关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也出台了不少,但广东人却依旧“我吃我素”,“吃”心不改。

    近年来,虽然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日渐完善,广东人吃野味的势头却愈演愈烈。

    其实早在1988年,我国就制定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该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

    广东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根据这部法律和有关法规,于1993年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规定》,其中第六条明确规定:“宾馆、饭店、茶楼、餐厅、招待所和个体饮食摊档等,不得收购、宰杀、销售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不得用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名称或别称作菜谱招徕顾客。”

    2001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又制定了《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取代了《管理规定》,其中第十八条规定:“禁止非法加工、食用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国家虽然允许合理开发利用一定的野生动物资源,但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然而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是:广东人吃野生动物的现象愈演愈烈,而且越是珍贵、越是少见的野生动物,人们就越趋之若骛。被广东人作为宴客佳品的巨蜥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月11日,广东省湛江森林公安机关在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春雷行动”中,一次就查获了非法贩运的巨蜥85只。而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4只以上,即构成“情节特别严重”的特大案件,涉案者可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重刑之下,违法者何以顶风作案?记者一位朋友一语道破:“有市场,有利润呗!”这个市场就是许多广东人对野味的无底贪欲。

    有关专家指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才是广东人饮食陋习无法得到革除的根本原因。由此看来,要真正解决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坚决将法律贯彻到底才是唯一的出路。

    对非典的恐惧让吃野味的广东人有所减少,但谁也不能保证非典结束之后,一些人会“好了伤疤忘了疼” 。所以,扼杀这一陋习的最根本手段还在于严格执法。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庆道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广东已几乎没有人吃野味了。这是因为一方面执法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对非法贩卖野生动物的店铺,吊销他们的营业执照;另一方面许多以前爱吃野味的人开始觉悟了,担心滥食野味会得病,同时也担心受到法律的制裁。”另一方面,广州市白云区工商局副局长王云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广州市最大的野源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内,以往每个月工商局都在那里查获一大批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笔者为此感到疑惑不解。既然非典以前每个月工商部门都在交易市场内查获大批国家保护动物,执法力度够大的了,为什么不法分子贩运野生动物的势头却一直刹不住呢?为什么《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多年来,不少人肆无忌惮地滥食野味,却不担心受到法律制裁,而如今非典之后就怕了呢?由此看来,在上述黄庆道所讲述的三个原因中,对非典的恐惧才是现在广东人减少吃野味的根本原因。

    但我们也不要就此盲目乐观。据报道,5月12日一天,广州白云机场就查扣了万只野生保护动物,其中从天津一航班运到广州的国家级保护鸟类夜鹭就有500只。而在此之前的4月29日,国家林业局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经发出特急明电,下令暂停运输野生动物活体和死体。5月12日,非典疫情仍然非常严重的时刻尚且如此,谁能说那些滥食野味的饕餮之徒在非典结束之后,不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呢?

    由此看来,非典以前执法部门之所以屡屡执法却无明显成效的原因,恐怕在于有关部门的执法不严。如果长期以来有关部门严格执法,依照法律规定,严厉打击非法贩运者和滥食者,也许那么多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也就不会葬身人腹了。

    (人民网北京6月11日讯,人民日报民主与法制周刊策划、供稿,编辑:李紫娟)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