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野味 非典 谁之过 > 动物与人类疾病
中科院贾志云:果子狸在我国分布广泛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6-05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学报》常务副主编贾志云博士

    2003年5月24日中央电视台报道,SARS病毒的重要宿主之一是果子狸。果子狸又称花面狸,属灵猫科果子狸属(Paguma)。该属只有一个物种,与本科其它物种同属于食肉动物中的

    原始类群。果子狸分布于灵猫科动物分布区的北部,国外分布于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家,在我国广泛分布,北起北京西郊、山西大同、陕西秦岭山地、川西一直到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南到台湾、海南岛和云南南缘;现有17个亚种,我国有9个,其中指名亚种Paguma larvata larvata分布于东南部各省。

    果子狸为林缘兽类,主要栖息在森林、灌木丛、岩洞、树洞或土穴中。在黄昏、夜间和日出前活动,善于攀缘,以野果和谷物为主食,也吃树枝叶,昆虫、蛙、鸟及鸟卵和老鼠,还到果园中吃农民栽种的水果,偶尔吃自己的粪便。

    果子狸能双脚站立作人立状,也能用后腿上的爪抓挠头颈部和体侧;同性或异性个体之间互相理毛。进入发情期后,雌、雄兽一边走动,一边嗅闻,并有标记领域的行为;笼养下发现,繁殖期的果子狸有很强的领域性,同性个体一旦进入其它个体的笼舍,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不攻击异性个体。

    野外果子狸在繁殖期有多雌多雄集群现象,雌性果子狸与多个雄性个体交配。笼养下发现,发情前同性个体打斗,分出序位高低。进入繁殖期后,优势雌兽发情期早;劣势雄兽也参加交配活动,但在时间上滞后。通常是在高序位雄兽完成或启动交配行为之后才开始进行。一般在夜间进行交配,雄性需爬胯数次才能射精,交配过程中雌兽发出叫声,部分雄兽也有叫声。射精后1分钟左右即可形成交配栓,这些交配栓大多为橘红色,少量为橘黄色或灰白色,枣核状,但形状有变异,常见交配栓上有突起;12个月龄左右的雄性亚成体所形成的交配栓为接近圆形的短棒状。交配栓中无精子,且在交配后完整地排出来,其功能很可能是防止精液倒流。

    雌兽为季节性多次发情,有多个发情周期,母狸在产仔后5天内有一个发情期,可以接受交配;如果哺乳的幼兽死亡,处于哺乳期的母兽可再次发情交配。母狸1~10岁,公狸2~7岁参加繁殖(饲养状态下,12个月大的亚成年也能交配),每年2~5月份发情交配,孕期2个月左右,每年一胎,每胎2~4只。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