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全国科普工作大会特别报道 > 新闻报道
1.4%,是喜是忧?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2-12-18 【字号: 小  中  大   


  “2001年我国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4%,比1996年的0.2%提高了1.2个百分点,结束了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
    去年的调查结果,在18至19日召开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再次引起广泛关注:1.4%说明了什么?是喜是忧?
     “1.4%表明我国公众科学素养在不断进步。”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王渝生说。中国科协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指出了进步的原因:“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所取得的成果,是我国政府重视科普工作的结果,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重要进步。”
    的确,我国公众科学素养得以大幅度提高,科普工作功不可没。近年来我国科普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现已建成的各类科技场馆,每年出版的七八千种科普读物,科技活动周、科普之夏、科技之冬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普活动,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们的科学素养不断提升。1996年以来,仅各级科委、科协就组织800多万科技人员下乡,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得到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今年科普法的颁布实施,更将科普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
    成绩虽然让人喜悦,但决不意味着可以自满。“虽然1.4%比1996年的0.2%提高了1.2个百分点,但这一结果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指出,“未来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实力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开发尖端技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更体现在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方面,体现在对青年一代科技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方面。”
  资料显示,早在1990年,美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就达到了6.9%。
  “科技普及与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两个方面,就像车子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科技发展必须做到创新与普及并举。”参加会议的代表们提出:一定不能让科普这个同样重要的“轮子”掉队,要制订科普工作的长远规划,加大科普投入力度,采取切实措施保证科普法的贯彻实施,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科普事业向前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