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中国网】中国科学院:用科技力量守护“黑土粮仓”
发布时间:2022-09-20 来源:中国网 【字号:

  黑土地被称作“耕地中的大熊猫”,东北黑土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为科学开展黑土地保护与利用,2021年,中国科学院联合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一区,签订合作协议,启动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9月15日,在“走进中国科学院·记者行——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活动座谈会上,来自中科院相关院所的专家介绍了 “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的相关情况。

  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许航表示,东北黑土地农业当前面临几个关键问题:一是黑土地亟待合理保护与利用,二是要培育适应东北黑土区的作物品种,三是安全可靠的农机供给不足。“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传承了上世纪中科院在黄淮海农业科技会战的基础和精神,是新时代的农业科技会战。会战的近期目标是,到2025年,为实现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平衡,支撑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打造中科院系统解决方案。中长期目标是,到2030年,形成以中科院力量为核心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战略方面军,形成可迭代的现代化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技术体系,从政策、技术和产业支撑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张佳宝在座谈会上介绍了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及优先领域。他指出,中国黑土地区域总面积排全球第三位,黑土地区域生态系统是我国北方最好的生态屏障,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黑土地保护利用中需要解决诸多问题,如是否可以防治土壤侵蚀、是否可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和肥力、技术措施经济效益是否可接受等等。拟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包括研究阐明黑土耕层“变薄”的关键过程与机理、“变瘦”的有机质衰减过程与原理、“变硬”的关键过程与驱动机制;剖析黑土有机质提升与地力培育的机制、水肥气热耦合过程与机理,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健康协同原理。优先发展方向有五类:黑土地土壤质量退化诊断与评价、黑土地障碍消减与退化阻控、黑土地土壤健康培育、护土培肥地力新装备与新产品、黑土地山水林田湖草协同发展与生态屏障。他介绍,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方案的目标是:阻退化、提地力、增产能、保资源、可持续。聚焦控阻黑土地退化、提升土壤地力,丰产增效,保育珍贵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在介绍“黑土粮仓”科技会战进展时表示,在大河湾、齐齐哈尔、大安、海伦、三江、长春、沈阳等七大万亩示范区,本年度新引入技术31项,打造可推广模式8-9套,预计辐射推广面积10590万亩以上。核心技术实现了区域适宜性创新,关键技术基本实现体系化,在万亩示范区解决了三大模式(梨树模式、龙江模式、大河湾模式)的关键技术瓶颈、区域适宜性评价、操作规程制定等。在黑土资源调查方面,初步建立黑土分类体系及退化诊断评价方案,为国家土壤三普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并发布《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阐述了黑土地变化现状及其驱动因素。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廖晓勇是“黑土粮仓”全域定制齐齐哈尔示范区负责人。他介绍,齐齐哈尔东临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地处世界四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全市黑土耕地3800万亩,以黑土和黑钙土为主,是我国第四大产粮大市。但面临黑土退化形势严峻、产品质量效益有待提升、缺乏系统解决方案等关键科技问题。“黑土粮仓”全域定制模式以绿色农业、乡村振兴破题,建立星-空-地-网监测体系,创建“地理学+大数据+现代农业”模式,依据区域、村落和田块的不同尺度,实施“分区施策”“依村定策”“一地一策”三大策略。最终实现10万亩绿色黑土高品质种植,推进太东乡全域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实现土地有机转换6.4万亩,采用大垄双行密植与米豆轮作,亩均增产10%-13%,农民亩均增收300-500元;解决了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除草技术和以生物制剂为主体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问题;研制了黑土绿色农田标准,初步建立绿色种植管理模式。

  保护好黑土地,还要选育出好种子。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突破我国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应用瓶颈,实现大豆品种“个性化”“定制化”选育,先后培育出“东生”系列大豆新品种31个,分别满足高产、高脂、早熟,耐盐碱等需求。李艳华研究员在座谈会上对“东生”大豆的品种推广与应用进行了介绍。她表示,“东生”系列大豆由于产量高、 品质好、 抗病强、适应性强、外型黄圆、加工品质好,得到农民、粮商和加工企业的普遍认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单一品种收购”和“订单式种植”模式。在黑龙江省第二、 三、 四积温带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过5000万亩,增产大豆20亿斤。近年来,“东生”系列大豆品种成果转化达3340万元。“东生”系列大豆在地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显现,为地方增收做出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侯茜)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