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文汇报】良田良种良法,多种模式确保“北大仓”常盛
发布时间:2021-07-29 来源:文汇报 许琦敏 【字号:

  自2007年起,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国内相关科研力量,探索出了玉米秸秆还田的“梨树模式”、肥沃耕层构建的“龙江模式”、黑土产能长效保障的“辽河模式”,以及苏打盐碱地“以稻治碱”等多种黑土保护性耕作模式。

  其中, “梨树模式”作为东北黑土地综合功能提升的关键技术,已成为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现代耕作模式的样板。该模式在东北黑土区(包括内蒙古东部)近3年累计推广应用超过3000万亩,实现经济效益27.3亿元。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黑土地要用好养好,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到2030年,东北2.78亿亩黑土耕地中,实施黑土地保护面积要达到2.5亿亩,耕地质量提高一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每公斤提高2克以上。

  “东北各地的黑土情况各有不同,‘梨树模式’是针对玉米种植地的一种保护性耕种模式,因为玉米产生的秸秆量较大。”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研究员韩晓增介绍,在东北各地,还有大量中低肥力黑土,它们形成的原因有风蚀水蚀严重、天然存在酸性白浆层、坡耕地蓄水保水能力差等。

  为此,科学家分别根据不同情况,发展起了各有针对性的黑土地保育模式,分别将不同因素导致的中低肥力黑土,通过“健康调理”,培育成有机质丰腴的高产黑土,从而形成了涵盖东北黑土地所有土壤类型和解决方案的“龙江模式”。

  在遍布黑土的东北平原上,还存在不少贫瘠的盐碱地。东北的盐碱地占到全国盐碱地面积的10.3%。如何使这些土地得到改良,加入到“黑土粮仓”的队伍之中?2002年,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研究员梁正伟回国后,在吉林西部筹建起大安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典型苏打盐碱土为主要监测和研究对象的野外台站。经过多年努力,这里逐步形成了“良田+良种+良法”三位一体的高效治理措施。

  盐碱地治理在滨海地区并不罕见,一般用水将地里的盐分冲掉即可。“但东北的盐碱地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属于碱性盐,与滨海地区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氯化镁等中性盐的盐碱地并不相同。”梁正伟说,苏打盐碱地即使用水洗过之后,仍然会呈较强碱性,不利于作物生长。而且,东北平原上的盐碱地多因盐分从山上冲刷下来,水分蒸发后在洼地积聚而成,故而多为盐碱化湿地、水田等,形成了“有水也难种稻”的困境。

  针对这一情况,多年来,梁正伟团队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了“以耕层改土治碱为基础,以灌排洗盐为支撑”的重度苏打盐碱地快速改良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团队还培育出了多个耐盐碱水稻、牧草新品种,通过“以草治碱”“以稻治碱”,实现了盐碱地大规模增产增收和环境友好双赢的治理目标。经过三到五年治理后,吉林大安的羊草顶级植被覆盖面积从治理前的30%提高到80%以上。

(原载于《文汇报》 2021-07-29 10版)

(责任编辑:张芳丹)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