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中科院为防治“非典”做贡献 > 专家评述
专家痛陈非典防治缺陷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6-16 【字号: 小  中  大   

    6月初,北京连续几天的非典零感染进一步验证了人类必定战胜任何病毒的断言。但在非典袭来之初,北京的医疗、防治、科研都打了败仗。这一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到底是高科技不发达还是情报不灵?是体制欠缺、经费不足还是经验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此做了较详细的分析,认为此次SARS流行事件值得认真反思。

    曾光认为,SARS是否强大要相对而言,人类历史上的许多传染病远远强大于SARS。在北京,SARS达到传播的高峰阶段后,即在遭遇到人类强烈反击后立刻下降。“这更加证实了SARS确实是外强中干。”

    “应该记住,刻骨铭心的教训就是在一开始没有对SARS病毒有足够的认识,这是导致SARS流行的重要原因。”曾光说,“SARS的突如其来,让医疗、科学界形成了外行不懂、内行陌生的情况。在开始流行时,出现了各种无根据的说法。”

    曾光表示,北京许多综合医院不具备传染病医院的条件,许多医院没有传染学科类的医务人才。因此,一线的医疗单位出现了对SARS认识不足、准备不足的状况。无奈之下,不少条件差的地方被临时改建成SARS病房,甚至锅炉房、洗衣房也成了收治病人的病房。另外,由于个别医生缺乏对SARS的认识,甚至把SARS病人与其他发烧病人放在一起,出现了交叉感染。在美国,艾滋病病人都是住在负压病房的,而我们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医院就成为最大的感染来源。为此,应该立即改变现在的医疗结构和条件。

    “在SARS扩散之初,我们采取的应对策略是内紧外松,内外不同。”曾光教授坦率地表示,“过去我们采取这样的措施曾经尝到过小甜头,可此次吃了大苦头。所以,应该从此告别这个奉行了几十年的策略。”

    曾光说,与现代战争类似,抗击SARS战役也应该遵循情报战和后勤战的规律。信息的极其不畅,给我国政治、经济造成惨重影响。小汤山医院的建设打的就是后勤战。4月20日之后,我国政府迅速采取措施,使疫情很快得以控制。事实证明,“以人为本”,向老百姓公开信息,才能做到万众一心,群防群治。

    从事流行病学研究的人都知道,控制SARS的最有效方法是,第一是迅速切断传染源,第二是严禁传播到其它地区,第三才是确定病原体。曾光坦陈,“我们这次犯的错误是一开始只抓病原体,对第一、二两点抓得不够。这是值得认真吸取的教训。”

    在SARS科研对外合作方面的遗憾,也让曾光刻骨铭心。他说,“我们在对外合作方面,开始是诚惶诚恐,大家都希望把病源资料拥为己有,缺乏科学研究应有的开放心态。大家都应该看到,国际合作受益最大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科学家应学会与国内外专家的大协作,要有信心和开阔的胸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