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中科院为防治“非典”做贡献 > 专家评述
中国气象局专家称SARS传播与气象有密切相关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6-12 【字号: 小  中  大   

    一个月拿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空气的最高温度、气温日较差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与SARS病毒的传播有着密切关系,在病毒暴发前9—10天日最高温度相对较低(26摄氏度以下)、气温日较差较小、空气相对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有利于SARS病毒扩散和传播;反之,不利于SARS病毒的扩散和传播

    说起自己目前正在从事的研究,张强笑言最初的关注是来自外力的驱使。在北京非典疫情开始暴发阶段,一些媒体记者和社会群众纷纷打电话咨询:SARS病毒是否与特定的气候条件有关系,而这也正是他心中的疑问。他和3位同事在4月底放弃了手边的部分工作,投入到此项研究之中。

    经历了一个月的资料搜集、方法摸索和科学分析,日前他们拿出了一个阶段性的研究结论:SARS病毒与气候变化有关系。

    之所以将其称为阶段性成果,张强说,因为到目前为止研究依据主要是:4月20日以后公布的北京地区的非典病例数字与同期北京地区的气象资料,通过分析所得的结论,只能说明在北京地区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广东、香港等地是否会得出同样结论,他们目前还没有把握。

    研究是场理智与情感的交战

    北京地区疫情得到控制最根本的因素在于北京市采取了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市民的密切配合。同期的气候条件只是提供了一种外部因素,就是说从客观上讲这一时期的气候条件变化越来越不利于SARS病毒的扩散与传播。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的研究过程中,张强和研究小组的其他成员一直经历着理智与情感的交锋。作为一位普通的北京市民,当非典疫情在身边暴发,他们与其他人一样经历了从恐慌到平静的心理过程。从感情上讲,他们希望疫情尽快结束,病例越少越好。可是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从事这项研究,要得出科学的结论,他们又需要大量的研究样本作为依据。所幸的是,从他们开始研究到得出这个阶段性结论的日子里,北京的非典疫情逐步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病例数字明显减少。因此,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将疫情因控制因素呈现的下降趋势过滤掉,重点研究了疫情波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暴发指数预警系统有望建立

    如果研究进行得一切顺利的话,他们甚至可以建立一种SARS病毒暴发指数的预警系统,就像现在天气预报中的感冒气象指数一样,帮助人们做好预防工作。

    由于前期研究条件所限,他们只能拿到北京地区的数字。目前,他们只找到了SARS病毒与简单的气象要素,例如日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空气相对湿度等的关系。此后的研究中,他们希望从SARS病毒与天气型这样的综合要素之间的关系入手,也就是寻找病毒与升、降温,冷空气入侵等天气变化过程的关系。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他们希望能得到除北京以外的也有非典疫情暴发地区的病例数字。

    张强说,他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流行病学研究方面的资料,譬如说确切到病人在哪一天遭到病毒侵袭而发病(曾与非典病人密切接触的时间),通过与当天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他们能够得出更加确切的研究结论。

    疫情虽缓解,防范须注意

    研究小组建议人们在阴雨天或天空云量较多的天气应尽量减少到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去。家庭、医院、商场、办公室、学校等场所应保持通风干燥的气候环境 。

    张强的研究小组说,目前北京等地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全国的病例数字明显下降;同时夏季来临,各地的气候条件都在逐渐好转,不太利于SARS病毒的扩散与传播,但此时对于非典的防范依然不能松懈。夏季到来虽然气温升高不利于SARS病毒的扩散和传播,但相对湿度增加将延长SARS病毒的存活时间,有利于SARS病毒的扩散。因此,他们提醒夏季来临在使用空调时要注意温度不要低于26℃,并适当通风保持室内干燥。

    最后,张强说,非典预防的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染渠道。这项工作做好了,即使是气候条件有利于病毒的扩散与传播,疫情也很难再卷土重来。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