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中科院为防治“非典”做贡献 > 专家评述
SARS疫苗有望在6个月内初步完成动物测试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5-29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中心综合天津日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商报、香港成报5月26日、27日报道

    粤港两地专家合作,成功过滤出“灭活的SARS冠状病毒分子”,并将以此作为疫苗试剂,进行动物测试。参与此项研究工作的带头人有: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主任袁国勇,教授管轶,上海复旦大学医科学院教授闻玉梅。

    钟南山和管轶据称是受卫生部的委托研究疫苗的,并希望在6月10日之前将疫苗研制出来。在此前的SARS溯源研究中,管轶与深圳合作仅用了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便确定SARS病毒来源于动物。

    管轶说,研究人员主要采用灭活疫苗原理,通过收集大量经过抗生素等药物绞杀的病毒,制成疫苗,注入人体,使人体产生SARS的抗体,最终达到不感染SARS的作用。这个疫苗的原理已经在多种疾病被证明行之有效,相信在SARS上也同样会有效果。

    袁国勇认为,灭活的SARS冠状病毒分子的成功过滤是研制疫苗的重要进展。疫苗试剂的动物测试将于下月开始,估计6个月内初步完成。现时尚不能确定该疫苗试剂对人体是否有效或有害,因此不会急于以该疫苗试剂用于人体做实验。

    在全世界的病毒专家都把眼光盯在研制预防非典疫苗上时,谁先拔得头筹,无疑就是抓住了财富之门的钥匙。但管轶却表示,一旦成功,便将疫苗专利无偿捐给国家,由国家进行统一生产,供应给人民,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病毒学家赵铠指出,疫苗研制需经基础研究、小量试制、中间试验、送审和临床研究几个阶段,之后方可用于人体接种,才能算是研制成功,这个过程最顺利也需要两年。“那些声称能很快制备疫苗的机构是把用于动物试验的灭活病毒液叫做疫苗。实际上,证明灭活病毒液有效后,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程序证明其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对疫苗而言,其安全性要求比药物更严。拿我们现在主要研制的灭活疫苗来说,它的要求是把病毒杀死,使其不引起发病,并保留其免疫力。假如灭活不彻底,那么大面积接种就等同于大面积传播。这就是整个攻关过程的难点所在。” 赵铠院士说,“选择灭活疫苗是因为它是疫苗中研制周期最短、最可能有突破的一种,但不意味着像有的消息所称那样疫苗会很快问世。”

    据悉,国内有两支实力强大的技术联队正在为研制非典疫苗奋战,一支队伍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组成,另一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联合攻关。现阶段,两路队伍都以灭活疫苗为主攻方向。

    他特别提到,国家药监局在非典药物的审批上开辟了绿色通道,明确表示要加快审批;但是,所谓加快审批并不是说省略程序,而是程序不减少,标准不降低。研究单位提供的一切信息,都必须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复核证实后才能进行临床研究。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