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7日下午,“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依靠科学,战胜非典”电视报告会在北京中关村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医学专家韩启德院士作了题为“传染病的历史告诉我们”的报告。报告中呼吁,人类应当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减少由于生态系统破坏而导致的疫病流行。 5月27日下午,“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依靠科学,战胜非典”电视报告会在北京中关村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医学专家韩启德院士作了题为“传染病的历史告诉我们”的报告。中科院副秘书长、巡讲团组委会秘书长沈保根和巡讲团秘书处工作人员等现场聆听了报告。
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区遭受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侵袭,遵照党中央、国务院“依靠科学,依靠群众,战胜非典”的有关指示精神,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会议倡议院士们通过媒体积极宣传有关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使公众能够了解传染病的科学知识,理性地对待当前的疫情,坚定广大人民群众依靠科学战胜疫病的信心。在当前不宜举办大规模群众聚集性活动的情况下,“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邀请院士专家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宣传活动,本场电视报告会就是这些宣传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韩启德院士通过回顾人类历史上曾经大规模爆发和流行过的传染病疫情,说明了瘟疫、战争和饥荒是带来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大主要原因,而其中尤以传染病的危害更为严重、杀伤人数最多。数千年来,许多传染病带给人类以极大的痛苦和恐慌,而且导致社会的衰退甚至是国家的消亡,人类不断地与传染病进行抗争,探索了隔离检疫等卓有成效的控制手段,我国人民也依靠智慧找出了古老的接种疫苗的预防方法。韩启德院士总结了人类与传染病较量中的四方面重大突破——隔离检疫制度的建立、病原微生物的发现、特效药物的出现和疫苗的诞生。谈到现代医学科学对防治传染病的作用时,他指出,现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病原体的发现,免疫学与病理学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分子生物学以及现代药物与疫苗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与传染病的力量对比,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以我国为例,从改革开放初期到最近的二十年间,传染病的死亡人数从1980年的2万余人下降到2001年的3千多人,传染病让位于癌症、心血管病等非传染病,不再是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最近SARS流行带给全社会的恐慌是由于最近几十年我们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因而放松了对传染病的警惕。在本场报告会上,韩启德院士通过翔实的历史事件和大量的图片资料,运用多媒体演示工具深入浅出地向听众介绍人类历史上重大疫情事件以及医学科技的防治对策等知识和有关启示,剖析了传染病发生的社会因素,揭示了人类战胜疫病的历史必然性,指出了人类与微生物世界之间的辨证关系。展望明天,他满怀信心地勾勒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借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大大缩短认识病原体的周期,并且终将战胜从AIDS到SARS甚至今后新出现的各种传染病。最后,他呼吁人类应当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减少由于生态系统破坏而导致的疫病流行。
中央教育电视台、科学时报等媒体的记者出席了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的节目录像经后期制作,将在中央和省市电视台播出,并将制作成电子出版物通过“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主办单位下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