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中科院为防治“非典”做贡献 > 专家评述
研究表明:接触野生动物人员感染非典机会偏高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5-28 【字号: 小  中  大   

    据广东省科技厅透露,广东省防治非典科技攻关小组最新研究表明,接触野生动物人员感染SARS病毒机会明显较高。

    据对野生动物批发市场的五百零八位工作人员进行检测,有百分之十三的人血液SARS病毒抗体呈阳性,比一般人的百分之六点三高出一倍多。

    据介绍,从五月份开始,专家们对三家野生动物批发市场的五百零八位人员进行了冠状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有六十六人呈阳性,其中又以经常接触果子狸、山猪、兔子和蛇的人员最甚,这与广东一般人群相比,呈阳性者的比例高出一倍。

    同时,流行病学专家还对广东省内的河源、佛山、顺德、中山等地的六位非典发病人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他们都在发病前二十天内,分别吃过或处理过野生动物,特别是蛇。

    另外,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不同人群检测显示,即使是经常接触非典病人的医护人员血清呈阳性者也不到百分之二,而经常接触野生动物的人员却有百分之六呈阳性。

    二十五日,在广东省防治非典科技攻关小组召开的病原流行病学研究汇报会上,有关专家对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共同座谈研讨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目前的研究成果仍然不能证明在人类身上所爆发的非典,其罪魁祸首肯定就是野生动物携带的SARS病毒,这种病毒最初的来源和传播途径还有待进一步追查和研究。(文/邢健 林晓涌)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