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中科院为防治“非典”做贡献 > 专家评述
海南至今尚无非典原因何在专家说值得研究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5-26 【字号: 小  中  大   

    中广网海口5月26日消息(记者崔彤)海南省的自然环境能否阻断非典病毒的传播渠道?非典病毒在海南省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存活情况如何?日前,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统病学会委员、海南省呼吸系统病学会主任委员郑万川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海南省应尽快着手研究环境与SARS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加有针对性地在省内开展防非工作。

    据海南日报报道:这位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治及研究的著名专家说,海南省至今仍然坚守着“无疫区”的净土,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今年2月以来,曾有SARS疑似病人在琼短暂停留,期间,不仅没有发病,也没有传染个案发生。

    海南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5月17日根据深圳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办公室通告发出公告:深圳市确诊的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熊某(男性,37岁,家住四川省成都市)5月5日至9日携女友来海南旅游。此人5月5日乘坐CZ3436航班从成都抵海口,由美兰机场乘坐出租车于23:00到达海口市邮电大厦。7日上午11时,在海口乘坐一辆白色捷达车前往三亚入住某酒店。9日13:30,在酒店搭乘出租车抵达海口美兰机场,乘坐ZH876航班飞抵深圳。5月22日,必要的流行病学观察期已满,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郑重发出公告予以解除。

    对此,郑万川说,熊某在海南逗留期间没有发病,可能不是偶然的。今年2月,在广东省处在非典高发期时,当时也有大量来自广东的旅客进入海南,但海南省至今尚未发现非典疑似病例。这与海南省各级组织预防SARS工作开展较为扎实有关,也有偶然、幸运的因素,但同时有与环境相关的必然因素。他说,在海南着手研究环境与SARS间的关系,就是要揭示非典防治中的这些“必然因素”。

    长期以来,医学专家认为:清洁的空气、水、土壤、适宜的太阳辐射和良好的绿化等,对人体健康有促进作用。在全国一些地区出现非典疫情时,海南省有呼吸系统疾病专家认为,海南成功地躲过了春节和清明两次非典传染高峰期,应归功于海南的三大优势:首先,海南的光照强,光照时间长及紫外线强,全年日照时数约为2500小时;其次,海南风大、空气流通好。进入4月份后,以从太平洋来的东南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为主;再者,就是海南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但是,郑万川认为:这只是一种推测,尚缺少必要的科学研究结果的证明。

    郑万川说,疾病预防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探讨人类疾病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如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和社会环境因素包括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教育、居住条件、职业、人口流动状况、卫生服务、个人生活方式、行为与卫生习惯等。天然形成的自然环境与人体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人生存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以达到人与环境的物质统一。而传染病流行的因素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影响传染病流行的三大因素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中的易感性。这三大因素与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

    郑万川认为,研究环境与SARS之间的关系,可将海南省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结合,构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环节进行专题研究。重点搞清楚SARS病毒在高温、高湿、高风情况下的存活情况;搞清SARS在海南气候下可能的传播特点和途径;搞清楚在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易感人群。

    他说,尽管海南在研究环境与预防SARS方面的科研力量有限,目前请国内的相关专家参与研究也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无论是从长远来看,还是从目前有针对性地结合省情开展防非工作来看,都有积极的意义,对我国的非典防治工作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郑万川指出,目前,我们还不能臆断海南的自然环境可阻断SARS的传播渠道。海南在社会环境方面如风俗习惯、文化教育、个人卫生习惯等方面,也存在着对预防传染病十分不利的因素,所以海南在防非工作中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大意!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