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中科院为防治“非典”做贡献 > 专家评述
曾光:积极防非典措施莫过头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5-11 【字号: 小  中  大   

    5月2日,在北京中央财经大学西塔楼29号(隔离区)前面的小花园里,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邀请了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和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王登峰,针对目前所采取的隔离措施,进行了一场谈话。

    主持人:隔离措施应该由谁提出、谁来执行、适于什么样的情况?

    曾光:隔离是一种对付呼吸道传染病很古老又很现实的方法。早在15世纪、16世纪天花、肺鼠疫流行的时候,人们就知道隔离了,这是历史上很有效的方法。但是现在采取隔离措施比过去难得多,第一是开始很难下定决心去做隔离;第二从方法上,现在社会上人群流动量太大,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

    主持人:现在只要是乘坐从北京到外地去的火车或者飞机,到了当地城市的客人,很多地方的做法是先不管他发烧不发烧,先把他隔离十天、十几天再说,这样的隔离措施合适吗?

    曾光:这种隔离措施过头了。应该采取双保险的办法是,第一个保险就是在这个人上车以前,就要测体温,凡是发热,特别是发热伴随干咳的,更应该警惕一些,这些人一定不能让他使用交通工具;第二,当他下车的时候,应该查第二遍,如果上车没有症状,下车没有症状,应该把人放走,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构成威胁的。

    主持人:有人认为,在大街上或在公交车上很可能被感染,这种情况被感染的几率到底有多大?

    曾光:“非典”病人基本在医院里。在街上碰见“非典”病人,他当时又在症状期,没有戴口罩,你也没有戴口罩,而且正好赶上你跟他脸对脸这么近,你还跟他接触那么长时间,这个概率有多大?我自己算的话,这种概率几乎为零。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