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中科院为防治“非典”做贡献 > 心理咨询
心理学的显示度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5-15 【字号: 小  中  大   

    近一段时间,心理学家的身影经常出现在电视画面中,他们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报纸杂志上。一向离百姓很远的心理学家,何以一下走入千家万户了呢?

    非典的出现,让人们出现了一系列心理、生理、行为的反应,如恐慌、失望、恐惧、易怒、攻击行为等。人们意识到,恐慌造成的问题比疾病本身大得多。于是,人们开始求助于心理学。

    “人们在遇到危机时求助于心理学,这说明社会各界对心理学的认识已经潜移默化地加大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侃说。显然,张侃对于这次心理学家的“集体亮相”并不感到突然。

    “人们在非典事件中开始注意临床心理咨询问题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心理所研究员时勘说,“开始是医护人员和患者,现在,这种关爱又扩展到更多的心理上受伤害的生理健康者,即心理上需要援助的人。”

    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活动也已经展开。这项称为“非典社会心理预警系统”的应急研究成果,已经为北京市抗击非典提供了领导决策、社会舆论导向和民众社会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建议。

    很长时间以来,普通百姓心目中的心理学,就是报摊书店里形形色色的心理测试。“通过这次非典事件,通过心理学家的工作,人们开始知道,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心理学不是靠想象,不是靠精神鼓励,而是靠实验来证明。”张侃说。

    可以说,在非典事件中,心理学之所以受关注,和它研究的对象和目的都很有关系。心理学研究身心健康问题,研究人的行为的过程和机制;并且告诉大众,面对风险,如何认识,如何判断,如何应对。

    面对非典,心理学做出了显示度;面对非典,心理学的显示度就是科学的显示度。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