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中科院为防治“非典”做贡献 > 心理咨询
用坦诚和科学消除对非典的恐慌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4-27 【字号: 小  中  大   

    “非典”疫情猝不及防地骤然而至,并且存在蔓延的危险。面对疫情,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坚强务实,医务人员临危不惧,全国人民协同作战,正以科学的态度和必胜的信心应对这场严峻的考验。但不容忽视的是,一种社会恐慌心理却在悄然蔓延,并肆扰着社会的健康肌体。

    近日来,防治“非典”的各种“药方”通过短信息竞相传播,种种片面夸大事实的小道消息广为流传,几个月前曾在广东出现的食品、药品囤购现象再现京城……针对这种种迹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大声疾呼:“社会上许多人对于‘非典’的过度反应造成的损害,已经超过‘非典’本身”!

    据世界卫生组织去年11月发布的公告,流感每年至少会对全球6到12亿人造成影响,其中病死率高达8%至10%。曾光教授分析,北京“非典”的病死率是4.8%,大大低于流感的病死率;而且,病死率还会不断下降。

    面对“非典”这种我们尚未认知的疫情,表示出担心、焦虑乃至惶恐,可以理解。心理学家认为,适度的紧张和恐慌有助于我们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感染。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如果灾难所引发的恐慌过度,却会比灾难本身更具有破坏性。灾难充其量侵害的是人的肉体,而恐慌则足以摧毁人的意志,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科学研究成果还表明,紧张的情绪会提升人的免疫力,但持续的紧张则会损伤人的身体机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使病毒乘虚而入。

    “非典”可防、可治、可控,坚强的领导,顽强的毅力,科学的态度,必胜的信心,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强大动力。面对“非典”的侵袭,科学家们夜以继日,联袂攻破一条条“看不见的战线”,在诊断、治疗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我们应当相信:在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面前,“非典”对人类的威胁必将随之而去。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