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中科院为防治“非典”做贡献 > 攻关前沿
英《自然》:中德科学家合力战SARS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6-19 【字号: 小  中  大   


  6月3至4日,药物所蒋华良研究员在京参加了“中德抗SARS研究研讨会”,他在会上报告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在抗SARS研究中取得的部分结果,得到了与会中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并与德国鲁贝克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罗尔夫·菲津赫德教授建立了合作关系。英国《自然》杂志6月19日专门对此进行了报道。


    6月3至4日,药物所蒋华良研究员在京参加了“中德抗SARS研究研讨会”,他在会上报告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在抗SARS研究中取得的部分结果,得到了与会中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并与德国鲁贝克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罗尔夫·菲津赫德教授建立了合作关系。英国《自然》杂志6月19日专门对此进行了报道。

    附:《自然》报道的中文稿

    Nature 423,791 (19 June 2003)

    中德合力战SARS

    这个月早些时候,当蒋华良和罗尔夫·菲津赫德在北京的一家饭店空旷的走廊上相遇时,他们立即发现有说不完的话。

    现在他们希望合作研究据认为是导致急性严重呼吸综合症(SARS)的病毒。该计划项目只不过是在这个神秘疾病出现后突然涌现出来的国际合作项目之一。

    蒋华良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药物设计与发现中心的负责人,而罗尔夫·菲津赫德是德国鲁贝克大学的结构生物学家。他俩正在参加六月三日到四日在中国首都举行的一个研讨会,该会议由中德科学促进中心组织,以加强SARS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

    由14个病毒学家组成的德国代表团是在SARS流行后最早访问中国的这类代表团,他们到来后发现居民和游客因为害怕这种疾病使得北京的大街空空荡荡。

    菲津赫德是冠状病毒专家,而SARS病毒就属于这一家族,他测出了SARS关键病毒蛋白的晶体结构。而蒋华良使用超级计算机进行大规模候选药物筛选——找出能够与计算机模拟的蛋白质三维模型达到最佳匹配的分子。研究人员发现他们的合作,对于寻找新的抗SARS药物的先导化合物是多么的有效。

    这一想法是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出现的许多想法之一,这些想法将成为中德中心的正式基金建议项目,由中德研究机构每年联合资助200万欧元(合240万美元)。

    德国学者表示,他们非常吃惊地发现中国科学家在两三个月前开始关注SARS病毒后所取得的如此迅速而深远的成果。

    中国有数千例SARS病例,因而有着丰富的病员材料和临床经验,而这正是德国科学家想得到的——德国在五月仅有在法兰克福机场隔离的两起临床病例。

    “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汉斯·迪特·克伦克说,他是德国Marburg大学的病毒研究所的负责人,代表团的领队,“德国有着冠状病毒基础研究的良好经验”。同时德国有着新一代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验的重要工具——用以放大DNA选定区域的方法,将用于病人上。

    德国人同时表示他们很乐于在中国研究对于病毒的免疫反应等临床问题,这项研究将得益于中国分离得到的数百例不同的病毒株,其中数十个已经完成全部测序。汉堡Bernhard Nocht研究所热带医学临床病毒学家克里斯汀·卓斯特表示,他对于将其PCR实验应用于潜在的合作中感到乐观,同时说他也意识到在实际上可能并没那么容易。

    一些潜在的合作将关注更为基础性的研究问题,如了解这种病毒怎样控制其自身的基因表达。

    访问人员同时也被中国实验室的高水准和研究人员的责任感所震动。“我真的惊讶地看到在高科技实验设备如此重大的投入,” 菲津赫德表示,当他在北京的清华大学深夜访问时发现,数十名研究人员在晚上十一点钟仍然钻在研究中,“你不可能在德国看到如此情景。”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