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中科院为防治“非典”做贡献 > 防治动态
武汉病毒所SARS期间坚持开展学术活动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7-04 【字号: 小  中  大   

    近年来,武汉病毒所的学术空气越来越浓厚,每月均举行一次全所性的学术报告会;各研究室每周进行1至2次学术会议,其形式、内容灵活多样。通过不同层面的研讨、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即使在SARS肆虐期间,病毒所仍然没有间断全所性的学术交流。在4至5月间组织了两场学术报告会。

    生物防治研究室植物病害研究与治理学科组组长、从美国引进的陈士云研究员就国际研究热点——植物抗病机理作了精彩的报告,他首先简要介绍了植物致病的各种微生物,然后重点介绍了植物抗病信号分子的生物合成,抗病信号传导途径等研究的国际最新研究进展。最后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较详细地介绍了基因沉默技术、通过外源基因的表达调节内源抗病信号分子的合成,以及最近发现的几类新的抗病化合物在抗病的应用等研究进展。

    分子病毒研究室副主任、水生动物病毒分子生物学学科组组长石正丽研究员介绍了正在开展的研究项目——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病毒研究。罗氏沼虾是我国淡水甲壳类动物主要养殖品种,养殖面积在33000公顷,年产量达10万吨。90年代初,该养殖业受到不明病害的影响,最严重的是一种被称为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病害,该病害的感染对象是幼苗,导致虾苗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病害已经传播到东南亚和加勒比海岸国家。我国主要罗氏沼虾养殖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和福建均有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的发生。石正丽研究员带领的水生动物病毒分子生物学学科组目前已分离到该病的主要病原——罗氏沼虾诺达病毒和极小病毒,正对这两种病毒进行系统研究。

    病毒所不同学科组的研究人员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并通过互相提问和交流达到不同学科的互相借鉴和启迪,不仅活跃了学术空气,也拓宽了科研思路。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