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中科院为防治“非典”做贡献 > 防治动态
文献信息服务力助SARS攻关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5-22 【字号: 小  中  大   

    SARS科研进展是否顺利,相当程度倚赖于相关信息的获取。配合国内科研机构对SARS信息的迫切需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于4月30日成立“非典时期应急服务小组”,在国家重大事件信息处理面前沉着应战,为一线科研攻关的信息需求提供了充分保障——

    5月14日上午9点,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服务部收到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发来的电子邮件,要求提供当天会议急需的22篇外刊论文全文。服务部工作人员马上在馆藏期刊中找到原文,11点将其中18篇扫描发出;同时联系外查,其余4篇也都在下午传去。

    据文献情报中心非典时期应急服务小组组长、中心副主任戴利华介绍,网上文献提供是该中心“非典时期应急服务”的一种。为华大提供的这次服务只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例。暂停到馆读者服务后,中心立即本着“积极开展网上信息服务,坚持各项服务不断线,快速保障一线科研攻关的信息需求”的宗旨进入SARS时期的应急服务状态。

    戴利华说,从4月30日非典时期应急服务小组成立以来,即使在“五一”休假期间其它单位停止文献传递服务时,该中心仍然坚持服务工作无一日中断,广受相关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好评。

    应决策急需,及时提供防治SARS专题信息

    戴利华介绍,SARS疫情出现后,中心情报研究部研究人员凭借长期形成的职业敏锐性,从3月下旬即有组织地开展有关疫情及其影响的信息跟踪和报送工作。

    4月21日以来,中心迅速组织有关专业人员,放弃“五一”假期休息,加大信息报道力度,增加信息报送内容,累计向中科院办公厅信息处、中共中央办公厅《参阅资料》、中科院政务信息管理系统等报送、提供、编译相关信息250多条,其中20多条是深度综述性报道。

    其中,4月23日向中科院办公厅提交的《国外对重大流行病的监测预警机制》专题报告,结合美国联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介绍美日等发达国家对重大流行病的监测预警机制与紧急救治措施等情况,被中央办公厅信息刊物采纳。

    想科研所想,坚持网上文献服务不间断

    为保障广大读者的身体健康,文献情报中心于4月28日暂停到馆读者接待和服务。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分布式参考咨询、文献全文传递、委托检索查新和代查代借等信息服务从未间断,反而大大加强。

    戴利华介绍,无论是SARS高峰感染期还是“五一”节假日,中心坚持派业务骨干值班,保证网络服务畅通;并严格规定“与非典研究相关的文献请求,要不分昼夜,以最快的速度及时满足”,确保“当天申请当天完成”;并成立了“非典文献专项服务组”。他说,从4月25日起,中心为读者提供的文献数量比正常开馆时期增长50%,单日最高达162篇。5月2日接到上海药物所的文献申请后,工作人员30分钟内就把文献传送到用户手里。

    快速反应,迅速集积专题文献信息资源

    戴利华说,为方便广大科研人员的研究需要,应急服务小组还组织资源发展部、信息技术部人员,从5月1日起,紧急搜集整理了有关SARS的各种核心信息资源,编成“非典专题信息资源导航”,“导航”中的信息资源及服务主要包括:与SARS研究有关的核心学术论文及其引文文献,以在线阅读和全文传递两种方式提供全文服务;核心电子期刊,分专题提供与SARS研究相关的网络电子期刊的导航;SARS专题搜索引擎,提供选择推荐的互联网有关SARS网站的搜索。这些资源还指定了专人进行日常更新。

    积极联系外商,免费开通网络数据库

    4月30日,设立于文献情报中心的中科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中心,与以提供医学文献服务为主的世界著名数据库提供商OVID公司联系合作,达成在抗击SARS期间免费为中国大陆开通使用OVID医学部分数据库的协议,当日内通知到各科研单位。

    此后,项目管理中心又与ISI公司合作,向中国科学院参加攻关的研究单位免费提供Web of Knowkedge全套数据库。文献中心在达成协议后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向ISI报送了北京华大基因中心、中科院微生物所近20家相关单位的IP地址。并与ISI公司合作对华大基因 中心、昆明动物所进行了该数据库的使用培训。

    戴利华表示,文献情报中心组织“非典时期应急服务”,主要侧重于综合性信息服务。从中深刻体会到“进一步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敏感性”的迫切感,和“认真总结经验,从业务布局、队伍建设和运行机制着手,开发适用于国家重大事件信息处理工具,提高知识服务能力”的必要性。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