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中科院为防治“非典”做贡献 > 治疗方法
全国防非攻关组: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很有效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6-10 【字号: 小  中  大   

    本报北京6月9日电 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副组长、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今天举行第四次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研究”重大课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研究表明,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非典型肺炎效果明显;同时,非典型肺炎中医征候特征和辨证规律研究也有新进展。专家称这一成果是多学科融合,联合攻关的典范,是临床与科研结合,传统医疗方法与现代医疗方法结合的典范。

    作为“十五”863计划“非典型肺炎防治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制”重大专项的课题之一,为保证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课题组采用了国际公认的前瞻性、多中心、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案,统一诊断标准,统一观察指标,统一评价标准。经过有400多名中西医结合医护人员参加的联合攻关队伍近1个月的艰苦工作,截止到6月6日,已入组观察了562例病人,形成了150多万项的数据记录,积累了2000余张胸片、500余张舌象的数字化图像,收集了100多份临床一线医师有关非典型肺炎征候规律及其治疗体会的调查问卷等等,才取得了这项阶段性成果。

    通过对222例病例数据的评价分析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非典型肺炎在以下四个方面表现了明显效果:

    第一,退热效果明显,作用持续稳定。在总体上,两个治疗研究组患者体温都呈持续下降趋势,降温时间相差不大,在14天左右都下降到了正常值范围。但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西医治疗研究组下降波动幅度较大,在6-7天以后波动明显。

    第二,有效改善呼吸急促、干咳、气短、乏力等主要临床症状。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组在改善主要症状,缩短病症持续时间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第三,改善机体缺氧状况,保护脏器功能。机体缺氧是非典型肺炎的主要问题之一,血氧饱和度是反映机体缺氧状况的重要指标。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组可以有效地维持血氧饱和度基本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且波动幅度较小,血氧饱和度均值为95.35%;西医治疗研究组的血氧饱和度均值为93%,低于正常值范围,且波动幅度大。

    此外,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保护组织器官,维护脏器功能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如与人体造血器官功能密切的血红蛋白,治疗初期的1-4天内,两组含量无明显差别,治疗4天后,两组含量差异明显,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组血红蛋白一直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而西医治疗研究组则在较低的范围内波动。

    第四,减少激素用量,避免副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组在重型病例治疗的激素用量比西医治疗研究组小,临床治疗效果不减,且避免了大剂量激素使用带来的副作用。此项研究目前还在进行之中。

    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深化理论研究,课题组在临床观察数据分析的同时,收集整理了临床一线专家所见所想,从中进一步总结与分析了中医征候特征和辨证规律。初步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非典型肺炎属中医的“瘟疫”病范畴。热毒较重,兼有湿邪是北京地区非典型肺炎的征候特征,临床用药必须抓住热、毒、湿、瘀、肺几个环节遣方用药;

    第二,非典型肺炎为瘟疫之毒,传变迅速。早期多在人体的体表卫分,但迅速传入气分,出现高热、干咳、呼吸急促、气短、乏力等症状;部分病人不经过体表卫分,直接传入气分;如有宿疾,或年老体虚,病邪逆传心包,病情易向危重转化;严重者,热毒、湿毒、瘀毒壅阻肺窍,预后不佳;病邪从肺传于中焦,可出现腹泻或便秘症状;病邪传于下焦的征候很少发生。临床上可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病变特征辨证论治。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