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中科院为防治“非典”做贡献 > 治疗方法
非典诊断安全样品技术问世可大幅提高研究速度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5-22 【字号: 小  中  大   

    人类战胜非典有了一件锐利武器——日前,一种用人工方法获取非典(SARS)病原体样品的技术在西北大学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问世,克服了非典诊断治疗研究中获取该病病原体样品难的瓶颈,大大提高了非典诊断治疗研究的速度。

    这种技术利用最新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在无需接触病毒活体的情况下,体外获取所需要的可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核酸和蛋白片段,安全、简单、快速地获得靶基因的片段和靶蛋白样品,并可根据病毒体变异株的不同,提供不同基因型的特异性片段,从而大大加速了非典诊断治疗研究的速度。

    非典疫情出现以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实验室都对这一新型疾病进行了研究,但非典病毒活体样品的极度缺乏却使他们大伤脑筋。世界卫生组织于5月初确定为一些国家提供病原体样品和标准品,但由于样品需求量大、来源少,很多实验室很难及时获取标准样品,同时病原体具有变异多样性,难以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及时提供多种标准样品,这就大大限制了对非典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开发。

    为了加速攻克非典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难题,科技部启动了非典快速反应研究项目,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西北大学生物芯片研究开发中心和陕西西大北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获取非典病原体核酸和蛋白样品的研究。在西北大学教授、国家“863”计划生物信息专家组成员陈超博士的带领下,研究人员经过一个月的奋战,终于开发出了人工快速获取非典病原体样品的新技术。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