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中科院为防治“非典”做贡献 > 防治措施
全球化条件下快速消除SARS危害的捷径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8-04 【字号: 小  中  大   

    研究人类传染病史证实,科学文明的国际化、经济的全球化与SARS防治的全球化密不可分。要有效控制SARS,必须依靠全球力量攻关。科学技术、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在人类面临灾难之时,应当发挥与其身份相称的作用。独善其身,无法制止SARS蔓延;局部封闭,只能暂时苟安;隔岸观火,助长大患酿成。只有迅速建立切实有效的全球防治机制,才有望彻底清除SARS危害。为此,作者建议中国呼吁强国联手,全球参与,大力投入,果断决策,组织国际攻关,出台全球战略,净化我绿色家园。——编者

    SARS蔓延,全球谨防大患

    翻开人类历史,SARS并非惟一令世界不寒而粟的传染性疾病。

    即使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21世纪,传染性疾病仍是人类的死敌。WHO在其《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中说,1996年传染病造成大约1700万人死亡。最大的杀手是肺炎、其他急性呼吸道感染、霍乱、伤寒和痢疾,受害最大的是非洲、拉美等落后国家的贫苦人民。值得指出的是,这些疾病都是在有药可医,有方可循的情况下发生的。

    回顾历史上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大都属于人类科技文明进程及国际交往进步带来的副产品;而每一次大规模的传染疾病的发生,又对人类科技文明及经济全球化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当国家之间的联系频繁发生,人类就面临着疾病全球化和疾病防治全球化的挑战。

    当国家之间增加了政治、宗教、科学、经济等方面的交往,大规模传染性疾病也被插上了黑色翅膀,穿梭其间。

    事实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在科学文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于疾病预防的落后,疾病就向全球化发展。而且,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传播的速度正在日益加快,传染的范围越来越广。今天在英国某个农场发生疫情,明天其产品就有可能会出现在美国的餐桌上,数日内就可能出售在世界各国的超级市场,待人们发现之时,往往为时过晚。

    传染性疾病还会影响政府形象,打击国民信心,分裂政治营垒,从而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间接影响。例如,英国口蹄疫的爆发直接影响总统竞选,其间,国会议员和政治团体纷纷要求推迟大选,集中全力解决口蹄疫危机。由于疯牛病,欧盟内部裂痕渐现,权威备受挑战;欧盟的外部形象也遭严重损害,可谓内忧外患,疲惫不堪。

    前面讨论的还仅是在贸易产品中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当传染性疾病袭入人体时,问题就会变得更为严重和复杂。因为人类的国际流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而日趋频繁,人所携带的传染性菌毒传播的机会、途径、空间就更加不确定和难以控制,如SARS的传播。

    由于人类对SARS这一致命新敌还不算了解,还没有找到其产生的源头,无法对其实施有效地预防与消除,其迅速传播必然引发全球性恐慌。SARS能在短短数月内便传遍世界,这与经济全球化水平急剧拓展、国际间人员加速流动以及人类社会尤其是大国之间没能建立有效预防措施,关系重大。

    综合前述,人类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与经济、科技水平的落后,缺乏跨地区、跨国界的联合防治密不可分。在任何一个疫区中,弱势群体的自我防治能力都是下限。因此,在每一次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时,人类都显现出其被动和无奈。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21世纪,没有国际间强有力的协调合作,传染性疾病仍然难以征服。世界各国在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共同防治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功,已经充分说明了类似SARS等疾病防治全球化的重要意义。

    遏制SARS,携手拯救危机

    既然疾病全球化伴随国际交往而来,那么遏制疾病的全球化蔓延,也必须从科技文明的全球化着手,防治疾病的全球化。人类要利用科技文明,通过国际合作,制止疾病的全球化蔓延趋势。

    21世纪的今天,人类特别是科技、经济较发达国家通过协作努力,通过新的科学探索,应该有能力消除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疫病。为了控制疫情,攻克SARS,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瑞典等国,应立即组织人力、财力进行国际联合科技攻关,尽快找到SARS毒源,控制传播渠道,研制生产有效疫苗和药物,制定国际联防措施,以解燃眉之急,救人于危难之中。而目前各国采取的以隔离为主的防治措施和安慰性的外交援助,不足以攻克SARS所为。对于SARS,目前人们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尚存侥幸心理。下面从三方面研讨一下人类对于SARS等疾病的对策:

    1科技文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国际间的关联千丝万缕,无法阻隔。

    如今,国际贸易不仅可以通过海陆空运输实现,还可以通过运输管道、电子交易系统,甚至可以通过第三国来完成。在这样复杂的贸易环境中,切断国际交往和经济联系已经不再可能。随着不同国家产业、企业之间的加工制作合作的不断深化,跨国公司贸易的大幅度拓展,各国产业依存关系互为一体,同舟共济,切断国际交往,无异断臂悬梁。

    SARS威胁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都是巨大的风险,承担这一风险需要各种投入;另一方面,企业放弃商业活动,不参加广交会、车展等,他们也要承担风险,蒙受损失。正如香港企业因无法参加瑞士钟表展的巨大损失一样,这种放弃也是成本。

    权衡两种成本之后,认为后者的成本更高,无论是企业或个人都可能不会放弃交易活动。与此同时,这些企业和个人毕竟还坚信,智慧而更富良知的科学家们能够竭尽全力,争分夺秒地寻找良方,以减少他们的风险。对国际社会的信任,对科学家的祟尚,往往会激发他们更多的胆识和热情,发展经济,增加福利。

    再者,国际联姻的增多,一国故乡,全球漫游的现象非常普遍。SARS隔离,势必阻碍子女、家庭、亲朋之间的亲情、友情联系,或造成失业群体,增加生活成本,淡化生活质量,也是对生命的贬值。

    人类前行的脚步不能因SARS而停滞;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经济大国,止步于国际交流,游离出国际市场,对于该国乃至世界都将遭受严重损失。

    既然不能关起国门防御SARS,那么全球合作,共同奋战SARS就是人类的惟一选择。

    2无论是疫区隔离还是自我隔离,都不能完全消除SARS及SARS引起的恐惧。

    从隔离的角度讲,在全球面临传染性疾病时,一个完全隔离于世的国家,也还是存在另种风险。

    从历史上看,一种能在短时期内肆虐全球的疾病都因新型致病因素所致,人类对此往往猝不及防。更重要的是,潜伏的新型病源,这就像埋在世上的定时炸弹,人们只知道炸弹的威力,却不知埋藏的地点,更不知炸弹会在何时、何种条件下引爆。所以,即使一个国家能够完全与世隔绝,也无法百分之百地拒绝源发性传染疾病。疾病爆发的必要条件一旦具备,封闭的“防线”就崩溃了。这种现象史有先例。全球气候变暖,使得一些国家具备疟疾、登革热等致命疾病的发病条件,这些疾病的危害范围就扩大了。

    SARS的蔓延又何尝不是如此。仅几个月时间,社会上对SARS来源的假设已是众说纷纭,有食用野生动物引起之说,有人工合成之说,又有环境恶化之说……总之,在医学界揭开其神秘面纱之前,人们就无法想象SARS会在何时何地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隔离疫区还是自我隔离,都不能说是安全防御。

    就目前人们所采取的“隔离”措施而言,无法从根本上阻隔SARS的传播。主要原因有二:

    1国际社会只能增加而不是减少人员交往。如前述,SARS并没能阻断以事业、亲情、友情等为纽带的人际交往。

    2SARS的传播渠道并未全然清楚,密切接触只是其传播途径之一,既然如此,何以证明何为有效的防范措施。

    诚然,SARS的致命性和不确定性陡然增加了人类的恐惧心理。暂时的隔离会起到安定人心和被动防御的作用。但人类对SARS的恐惧不取决于隔离与否,而是取决于医学界对其认知与控制的能力。完善的隔离制度,既然不能消除SARS的不确定性,当然就无法消除人们的恐惧心理。而不确定性和恐惧心理都是国际经济的大忌。不确定性增加了国际经济活动的风险,恐惧增加了国际交易的成本。游人过境将要忧心接受严格检疫;公务交流也需悉心考虑安全措施。

    既然如此煎熬,与其忍受,莫如行动起来,参与国际合作,抵御共同敌人。

    3全球化为抵御SARS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条件。

    在人类疾病史上,大多数传染性疾病都是通过人类的协同作战而得以克服的。毕竟,一国的力量是有限的。

    可喜的是,科技文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凡事皆有好转的可能;而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为抵御疾病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可实施条件。1995年,清华大学学生朱令身患怪病,生命危在旦夕,北京大学学生通过网络发布了此消息,向全世界求救。在其后的十多天里,就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逾千封电子邮件,并最终帮助医生作出铊中毒的正确诊断,挽救了年轻的生命。

    网上救助的奇迹传为佳话,全球化对付疾病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借助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医疗器械以及高超的诊断水平可以帮助一个国家迅速摆脱困扰,抵御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传播,已为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所能。

    事实上,抵御SARS的国际合作是一个共赢的过程。疫区国家通过国际合作得到国外的支持,可以逐步认识、控制和治疗疾病,消除疫情;非疫区国家则可以在疫情大规模蔓延之前,通过参与新型传染性疾病的防范与治疗工作,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加大防治力度,避免灾难发生。从国际经济的角度讲,抵御SARS的国际合作,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国际社会对未知疾病的恐慌,令经营者恢复信心,避免无谓的成本付出。这对于世界各国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SARS危害人类。SARS因何缘起,人类社会难辞其咎。谁能回避SARS侵扰﹖强国联手,时不我待,攻克难关

    攻克SARS,人类协同作战

    通过国际密切合作,人类才有希望迅速有效地攻克SARS。

    中国首例SARS病案发生在广东。个案的开始,就表现出其来者不善的势头。疫情最终蔓延中国26个省市。中国与国际合作的愿望更为急切并尤为必要。

    一些国家的个别媒体借SARS的蔓延,抛出了“隔离中国”的言论,对此,胡鞍钢教授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正不断加深,“隔离中国”的说法有些不切实际,不排除某些西方媒体借机制造新的“中国威胁论”。

    基于种种研究,SARS并非中国特产,隔离中国亦无可能令全人类远离SARS。可行的做法是,应该给予中国以多方面的国际支持。中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医疗卫生资源、科学研究、技术、人才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尽管如此,中国还是尽最大努力制止疫情向全球蔓延。但现实的情况是:每万人拥有医生数,目前中国为16人,尚未达到上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现代化城市的水平;医疗器械方面的投入,2000年日本248亿美元,位居美国之后;欧洲的意大利和英国分别是50亿和42亿美元,而中国内地只有29亿美元。除此之外,中国的医疗系统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不平衡现状,经济落后地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这样的条件下,依靠中国的力量解除SARS的威胁,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然而,无论从医学角度,还是科技文明,抑或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不能彻底消除SARS,世界就不得安宁。而局部的封闭只能导致发展的减速,独善其身并非阻断SARS的良方。在中国这个阵地上将SARS主力消灭,乃是对全人类的贡献。

    在SARS攻坚战中,世界各国如能协同作战,善始善终,那么,SARS事件将成为世界公共卫生危机乃至其他危机发生时,进行国际攻关的良好机制。

    我们看到,当SARS引起全球关注时,国际合作的意向已付诸行动。

    钟南山院士提出“寻求国际合作,共抗SARS”的观点,他认为“当一些重大疫情和不知名病毒出现和发生时,单凭一个国家的医疗科学力量是难以解决的,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寻求国际援助十分必要”。“如果在研究治疗中,不单是我们自己搞,还寻求国际援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将病因搞清楚,效果会更好,对人类以后防治这种疾病也是一个贡献”。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通过各种方法,正在夜以继日地研究试验,寻找攻克SARS的治疗办法……WH0早已介入SARS的调查、研究工作……

    国际间的合作相继启动。4月25日,日本政府决定向中国提供120万美元的紧急支援;4月26日,中国、加拿大和东盟10个成员国的卫生官员在马来西亚举行会议,开始商讨如何合作对付SARS;4月26日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胡锦涛表示愿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布什亦表示美方愿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和帮助;4月28日温家宝总理启程前往泰国曼谷出席关于非典型肺炎问题的中国—东盟领导人特别会议;4月29日,“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特别会议联合声明”发表;4月30日,韩国政府决定向中国提供10万美元的现金支援,欧盟委员会主席致函慰问,并表示愿意支持中国抗击SARS……此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合作内容更加具体。

    应该说,国际合作的态势是积极的,但尚未达到相应的共识及措施方面的到位。

    自2002年11月发现首例病例,至2003年2月到4月,广东、香港和北京分别发生严重疫情,其他国家,诸如新加坡、加拿大也相继告急。在近半年的疫情扩散过程中,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反应迟钝,呼吁或参与国际合作抵御SARS的力度远远不够,导致了疫情的蔓延。其间,除了中国政府在事发伊始低估疫情的失误外,还有国际社会的漫不经心,甚至误以为“隔离中国”就能拒绝SARS……却没能料到,决策的一时失误,酿制了人类一次大的危机;决策者的一刻犹疑,丧失了抵御SARS的最佳时机,而代之以偿的又是何等的付出……

    从目前情况来看,世界范围的SARS威胁仍然不能解除。国际社会联手攻克SARS,是最主动的防范战略措施。

    查看WH0公布的全球SARS分布图,结合近段时间各国政府的反应,可以发现:各国为抵御SARS与中国合作的积极性和各国的疫情是极为相关的。东南亚地区是SARS的重灾区,因此,东盟召开关于SARS的领导人峰会邀请中国参加;加拿大也是SARS的重灾区,也有与中国积极合作的意向,而坐视观望者,则大有其人。

    按照疫情的轻重取舍措施的力度,这样的思维方式,即使在WH0的协调下建立一个抵御SARS的公共卫生危机全球合作机制,这个机制的合作基础将会怎样﹖如果没有发现病例的国家就以为事不关己,那么,照此逻辑,是否有人认为SARS也可以网开一面呢﹖如果将对付SARS比作一场战斗,中国是战场的前沿,毋庸置疑,没有强大后援的作战,前线只能付出更多的牺牲。

    因此,合作机制应该建立在更为广泛而强劲的合作基础之上,才能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

    根据经济、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决定各国在全球合作机制中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是合理、合情、合适的。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在SARS面前,中国坚定地履行着职责。在“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特别会议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承诺,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SARS专项基金。美国等世界各国都表示责无旁贷地支持中国抵御SARS的斗争。这是事半功倍的明智之举。

    为此,我们建议中国政府: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政府进行多方协商,争取更多的国际协作,快速解决消除SARS危害的瓶颈因素;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否定“隔离中国”的言论和行为;在不涉及国家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疫情统计、疫情报告、医病诊治的透明度,让国际社会能够同步了解疫情的最新进展,为国际社会参与消除疫情创造必备条件;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求国际医疗合作,继续寻求WH0的帮助,邀请WH0在任何必要的时候访问中国,中方也应积极参加WHO阻止SARS蔓延的各种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动员发达国家顶尖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参与SARS病毒基因研究、预防疫苗研究和治疗药物研究,以及其他防治SARS扩散的技术研究,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投入临床应用;与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共享预防、治疗SARS方面的信息与资源;欢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SARS研究团体和个人进驻中国进行实地调研等。

    中国财政拨出20亿人民币抵御SARS,承诺负担香港抵御SARS的一切费用,承诺拿出1000万人民币设立中国与东盟的专项基金。预计在全球彻底消除SARS威胁需要约300亿美元左右的费用支出。其主要用途是:直接支持疫区国家消除疫情、防治疫情扩散;支持各国关于SARS的科研投入,其科研成果与世界共享;用做WH0迅速展开抵御SARS的全球联合行动。此项庞大支出,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商议出资,其中发达国家应承担其中的主要部分。

    在技术上方面,发达国家政府应积极支持鼓励国内更多科研机构、医疗单位投身SARS研究,其成果与世界共享。对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而言,此种善举的价值远远高出知识产权的出售。中国等疫区国家急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的支持援助。

    人力资源方面,疫区国家面临呼吸专业医护人员紧缺的危机,发达国家对此应予以关注与支持。发达国家政府可以号召世界优秀医护人员开展全球志愿者行动,为中国等国疫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建立抵御SARS的公共卫生危机全球合作机制,WH0在全球合作机制上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结 语

    面对着不断挑战人类的一场场灾难,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都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合作,总结经验,借鉴教训,全球联手,保护生态,净化环境,科学生存,绿色发展,真正实现人类共赢的目标。让我们携起手来,将人类这一共同义务,落实到每一国,每一个群体,每个人。痛定思痛,人类需要反思,以SARS灾难为契机,建立全球协调机制,让我们的家园更温馨。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邮编:100084)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