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中科院为防治“非典”做贡献 > 防治措施
万众一心战“非典”树立卫生好习惯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5-21 【字号: 小  中  大   

    突如其来的“非典”肆虐,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也引起了人们对行为习惯和道德良知的反省。

    我们已经见惯了这样的“街巷一景”:有人走着走着,便旁若无人地随口将痰吐在地上;有人打喷嚏、咳嗽毫不遮掩;有人乱扔果皮、纸屑、烟蒂、口香糖等废弃物,乱倒垃圾;有人牵着宠物招摇过市,随地拉撒……

    种种陋习,折射出我们有些人卫生文明和社会公德的苍白和缺失。

    随地吐痰、乱倒垃圾等陋习绝非有些人所说的是“区区小事”,而是害人害己害社会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据专家鉴定,一口痰里含有数十万个细菌,而病毒隐藏在痰中既有营养又晒不到日光,存活时间要比在空气中长(据研究显示,非典病原体在一口痰中的存活时间可达38小时之久)。如果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痰液干燥后随风飞扬,致病菌就会被人呼吸到体内,导致疫病的传播,危害公共健康。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祸从口出”。香港某住宅区200多户居民感染“非典”,相关部门的调查就认为痰液等“非典”病人的排泄物污染公共系统是其中一个原因。而乱倒垃圾,同样是糟蹋环境,污染环境,给流行病的传播提供温床。

    “非典”的肆虐,使我们痛切地感悟到,卫生与健康的关系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密切。谚语曰:“播种行为便收获习惯,播种习惯便收获性格,播种性格便收获命运。”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好比是健康的银行,可从“健康储蓄”中提取“健康利息”,且可受益终生。而不讲卫生的坏习惯则不啻健康赌博,把自己的健康乃至他人的健康损害于不知不觉、日积月累之中。积习既久,不以为然,迟早将付出这样惨痛的代价。而一旦失去健康,一切将无从谈起,悔之莫及。

    抗击“非典”是一场人类与疾病的斗争,更是一场革命,一场人类同落后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的较量。“非典”,已成为我们移风易俗、提高文明程度的一大契机。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个契机,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体市民中倡导“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风尚,坚决根除随地吐痰、乱倒垃圾等陋习。我们将改变的不只是习惯,还有观念。每个现代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其他人打交道,这就意味着个人的举动不仅关乎自己,也关乎他人和社会。而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检点不良的卫生习惯,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美化、净化身边的环境,见到损害市容环境的行为义不容辞地站出来加以劝阻、纠正,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对整个社会负责。

    让我们化危机为契机,树立“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风尚,增强市民的市容环境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和现代文明意识,形成人人自觉维护首都市容环境、齐心协力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夺取抗击“非典”和移风易俗的双胜利。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