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中科院为防治“非典”做贡献 > 防治措施
北京非典疫情明显下降趋势仍需高度警惕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5-13 【字号: 小  中  大   

    “北京非典疫情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王铮研究员与华东师范大学李山、蔡砥博士等组成的课题组利用信息科学数据挖掘技术对北京疫情过程进行分析后得出了这一乐观结论。

    该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非典日新增病人数具有12日、3日周期,其中12日周期可能反映常见的10~14日的疫病潜伏期,3日周期反映气温日较差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气温日较差作为天气事件对疫情波动有滞后6~8日的事件相关特点。因此课题组提出北京的非典日增人数与11日前的非典日增人数(他们在11日前被隔离,12日前是传染源),8日前的气温日较差、湿度和过程演化趋势有关,从而建立了基本回归估计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和北京专业气象台的天气数据,课题组对未来几天北京非典日增人数作了预测,结果显示随着气温的上升,北京非典疫情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不过对过程的随机性分析表明,今后一段时间疫情波动的随机性较大。研究还发现仅仅依靠自然原因不能说明这个下降趋势。王铮等认为,这是北京防疫减灾措施起到明显效用的原因。

    为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王铮课题组对世界范围内疫区与非疫区的气候特点、疫区疫情爆发期和衰减期的气候和天气结构作了比较。课题组研究发现,疫病流行月的月均温在5℃~21℃,月降水小于90mm,爆发月月均温在13℃~17℃。北京今后几个月的日均温、降水等关键性的气候特征已经不符合这个条件。

    王铮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还显示,在我国北方地区,未来一个月疫情仍然可能继续,但是爆发的可能性不大。华北、西北、东北形势5月份仍然严峻,6月份西北、东北北部地区及西藏仍然是防疫重点区。

    该课题组建议公众在日较差小、大气存在逆温的天气,要避免出门,要注意使用空调时适当通风,不要形成气温日较差小或者温度在22℃以下的恒温式的办公室小气候。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